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79)
报纸
(13)
学位论文
(7)
图书
(1)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0)
地方文献
(12)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2
(11)
2010
(12)
2008
(5)
2006
(7)
2001
(10)
1994
(1)
1992
(5)
1982
(1)
1974
(1)
1962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9)
浙江学刊
(2)
档案与建设
(1)
诗歌月刊
(1)
艺术百家
(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
书城杂志
(1)
台湾研究集刊
(1)
文史哲
(1)
相关搜索词
孔子
地方行政制度
八十年代
历史民族
奴隶主
夷夏之辨
客船
诗歌创作
生平
理学家
女校
吕祖谦
士大夫
古籍出版
悬棺葬
初中语文教材
创作主体
太平广记
国王
夷礼
器乐曲
王安石
杨简
地主阶级
周世宗
古代儒家经典
史书
圣人之道
多媒体演示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吕夷简】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夷
洲非“
夷
州”辨
作者:
陈孔立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海
《三国志》
《后汉书》
行政建置
三国时期
《太平寰宇记》
《资治通鉴》
地方行政制度
会稽郡
综合新闻版
描述:
夷
洲非“
夷
州”辨
从齐礼、
夷
礼与周礼之别看周原甲骨属性
作者:
王晖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原甲骨文
齐礼
夷
礼
周礼
宗法制
描述:
春秋时洹子孟姜壶铭中齐景公为田文子举办国丧礼,完全是因姻亲关系而为其女公公举行的。这与周原甲骨刻辞中周文王为岳丈帝乙、外公文丁建立宗庙并在其中祭祀殷先王的现象是一致的。西周时期姬姓国家中祭舅礼的淡化,是因周人宗法制完善后弱化母族母系地位势力而导致的现象。
论传统史学的“尚
简
”
作者:
章益国
来源:
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史学
西方史学
史书
知识群体
人观
中国现代史
胡应麟
中国传统
申论
论题
描述:
论传统史学的“尚
简
”
吕
凤子及其《流亡图》
作者:
彭代群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
凤子
女子职业学校
中国画技法
李瑞清
艺术教育
高等师范
江苏省
民族精神
毁家兴学
抗日战争
描述:
吕
凤子及其《流亡图》
吴
简
所见“调”应是“户调”
作者:
王素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户调之式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
简
魏晋南北朝史
唐长孺
口钱
算赋
东汉末年
动宾结构
吴国
三国志
描述:
吴
简
所见“调”应是“户调”
浙东学派杰出的教育大师——
吕
祖谦
作者:
任维平
来源:
资料通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
祖谦
丽泽书院
浙东学派
陆九渊
朱熹
经世致用
理学家
明理躬行
教育风格
吕
学
描述:
。而这个世家中的杰
走马楼吴
简
研究——吴
简
所见“调”应是“户调”
作者:
王素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走马楼
三国
学者
吴国
资料
长沙
国是
见解
文献
兴趣
描述: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
简
陆续公布,不仅为吴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吴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譬如:关于吴国是否实行过户调制,由于文献缺乏明确的记载,学者见解不一。而吴简中颇多“调麻”、“调布”、“调皮
简
析徐良傅对汤显祖思想的重要影响
作者:
邹元江
来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良傅
汤显祖
思想影响
描述:
徐良傅的哲人气质、人格境界、诗性智慧对汤显祖为人为学、入仕出仕、诗赋传奇影响深刻 ;廉吏爱民 ,德博而化 ;耿介不阿 ,掩门自贞 ;诚信毋欺 ,率真疏言 ;进足以兴 ,退足以容。
易
简
工夫终久大--儒家静坐功夫探微
作者:
王晴川
来源:
养生月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
简
工夫
儒家
王阳明
陆九渊
周敦颐
恒久而不已
本来面目
养生文化
发明本心
杜门不出
描述:
颐的弟子程颢、程颐二兄弟也积极推广乃师的静修思想.如程颐每见有人在静坐,便夸其好学.至明代心学大兴,吸收了大量释、道思想的心学对静修更予以重视,静坐逐渐成了儒者入门的基本功夫之一. ……
晚年王安石与
吕
惠卿——从《全宋文》的一篇误收文字谈起
作者:
高纪春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文》
王安石
吕
惠卿
描述:
《全宋文》李定文中误收了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期间写给
吕
惠卿的一封书信,这封信和现存另外两封王安石致
吕
惠卿的书信一道,为我们提供了晚年王安石与
吕
惠卿释憾复欢的证据。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