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鹤龄《不暇懒斋诗钞》看道咸年间台湾社会之状况
-
作者:刘荣平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龄 台湾 社会状况
-
描述:谋的《海音诗》、《观海集》一样成为研究台湾道咸年间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
李浩/作家
-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浩 作家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
描述:李浩,男,1971年生于河北海兴,当过八年小社员。一向耽于幻想与虚构,耽于无用,学习过美术和写作,资质平平,一直在狂妄的自信和深度自卑间摆荡。
-
想起了作家刘绍棠的恩师
-
作者:郭良 来源:新课程(综合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多媒体 刘绍棠 小学语文 深化理解 作家 课堂教学 情景创设 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导入 语文教学
-
描述:前几天,观摩了三节小学语文课,看到整节语文课上,不见板书一个字,多媒体被用到极致,课堂导入用多媒体,情景创设用多媒体,内容再现用多媒体,深化理解用多媒体,课堂拓展用多媒体……诚然,多媒体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
刘绍棠:真正懂得毛主席《讲话》的作家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刘绍棠 毛主席 作家 工农兵群众 讲话 乡土文学 文艺工作者 艺术民主 文艺创作
-
描述:尽管刘绍棠已辞世15年了,但人们还是把他的名字时时挂在嘴边。人们不称他中国作协、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人大常委会委员,却依旧像他活着时那样亲切地称他"绍棠"、"我们的绍棠",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他
-
校园应是作家再成长的土壤
-
作者:韩浩月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 五四时期 二十年 城市文学 土壤 社会思潮 公共活动 自娱自乐 黄金时代 象牙塔
-
描述:家的影响不再,和他们躲在自我小天地里自娱自乐不无关系。写城市文学的作家没在城市
-
心灯:病中的作家王默沨
-
作者:张峻 来源:长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作家 写作 文学 八十年代 刘绍棠 大公报 青海湖 编辑部 老师
-
描述:省的当红作家,曾连续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尤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踏莎行》问世,反响强烈。《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相继发表了评论,江苏广播电台全文配乐连播。他那时在文艺界很是
-
作家的口才
-
作者:王玉国 来源:上海企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口才 女作家 梁晓声 中国共产党员 记者招待会 提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品 现场
-
描述:》、《豆棚
-
戏曲作家应有的素养
-
作者:王安葵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文学 戏曲创作 剧作家 素养 作品 创作规律 关目 题材 汤显祖 西厢记
-
描述:样的素养呢?简单地说,应该有慧眼、诗情、巧思、匠心、妙笔。
-
父与子,从武略到文韬:专访白先勇
-
作者:王莹莹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父亲 辛亥革命 牡丹亭 抗日战争 专访 北伐战争 台湾 原创
-
描述:名门之后白先勇又来到了北大。清明刚过,北大校园杨柳吐绿,姹紫嫣红。但正如《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北大的春色,他无暇观赏,却被"堵"在酒店客房里接受诸多媒体的采访。本来天气就热,各家媒体大大小小的布光灯明晃晃地烤着,房间内闷热不堪。75岁高龄的白先勇一袭中式衣衫,温润儒
-
民国范儿的传承
-
作者:丁歌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工作人员 民国 昆曲 牡丹亭 台湾 观众 古典文化 半小时 学生
-
描述:昆曲《牡丹亭》在杭州公演。演出前半小时,检票口排起长长队伍,年轻观众陈汛排于队中,他看到一群工作人员簇拥着一位矍铄的"高个",款款走向剧场。经过长队时,"高个"停住脚步,排在了队尾。已经绕开队伍走入剧场的工作人员,扭头发觉"高个"在排队,尴尬地笑着折回陪同一起排。人群中后来认出,"高个"就是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