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27)
报纸(469)
学位论文(70)
会议论文(43)
图书(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97)
地方文献 (353)
地方风物 (68)
宗教集要 (62)
非遗保护 (29)
红色文化 (12)
才乡教育 (8)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0(154)
2008(138)
2007(95)
2006(72)
2004(44)
2003(52)
1999(48)
1998(46)
1996(45)
1989(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7)
读书杂志(4)
理论界(4)
台湾研究(2)
台湾研究集刊(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广东佛教(2)
中华文化论坛(1)
新余高专学报(1)
古籍研究(1)
王安石与佛教
作者:张煜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佛教  佛教 
描述:知之甚少。同时经学在王安石的学术体系,地位比较特 殊,故宜于单独论述。得出的结论是,王安石的经学主要是为他的变法服务的, 其中并没有太多的佛教因素;但他的经学确实有喜欢穿凿的缺点
论陆九渊对佛教哲学的融摄
作者:周叶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佛教哲学  中国哲学 
描述:把在孟子那里主观内在、仅仅作为道德判断主体的心,变成宇宙和人伦道德的本体。但是他所说的心与禅宗的心在内涵上有着本质区别,他所说的心不是指超越的佛性而是现实的伦理;进而其具体操作,价值取向也与佛教
陆九渊佛教观考论
作者:李承贵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佛教  考论 
描述:教观透显着于当今学术研究具有深刻启示的多重信息。
“拯救昆曲,从《牡丹亭》开始”——访青春版《牡丹亭》作者、
作者:张立洁  来源:三月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昆曲  台湾  作家  时代人物  加州大学  香港  表现方式  现代文学 
描述: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多篇小说。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取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干美国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宾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多部作品改编成电视、电影、舞台剧,在世界各地放映。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擅长描写新旧女赞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白先勇在白公馆里"醍醐"
作者:沈嘉禄  来源:上海调味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国民党政府  国防部长  洋房  江南  朋友  台湾  白崇禧  香港 
描述:一度是白先勇的父亲-- 原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长白崇禧 将军的府邸。长期来,人们习惯地称 这幢洋房为"白公馆"。故而朋友请 他吃日本料理只是一个幌子吧,真 正用意是让他故地重游。
国台办发言人在记者会上严正指出:“台独”伎俩改变不了台湾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工作通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独”分子  国务院台办  承认  “九二共识”  台湾当局  一个中国原则  张铭清  严正  谈判  地位 
描述: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活动,不断推进“渐进式台独”,但这些伎俩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白先勇:《牡丹亭》最后的贵族
作者:桂杰 徐虹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白先勇,白崇禧之子,台湾著名学者,旅美作家。上世纪80年代其作品《谪仙记》被导演谢晋改编为电影《最后的贵族》。他是女作家三毛的启蒙老师,上世纪60年代与张爱玲有一面之缘。近将汤显祖的《牡丹亭》精编为
《诗经》的田猎诗
作者:殷光熹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诗经》  田猎诗  《周礼》 
描述:《诗经》的田猎诗,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本文在揭示其思想意义、艺术魅力和史料价值的同时,又与周代的田猎文化进行互参,使二者相得益彰。
《元日》的“屠苏”为何物
作者:崔爱红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日》  “屠苏”  王安石  古诗  中学  语文  释义 
描述: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古代文化的“数字”
作者:王宝妹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文化  数字  黄庭坚  “三别”  “三吏”  杜甫  《周礼》  九流  《仪礼》  “三礼” 
描述:古代文化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