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字中所见的古代舞蹈
-
作者:温少峰 袁庭栋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舞蹈 古文字 《周礼 《说文》 皇舞 禹步 面具 初文 象形 本义
-
描述: 当我们的祖先最初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和大脑的思维而逐渐从动物中独立出来之后,他们就在群居共处之中,以同大自然作斗争为中心,开始谱写着人类历史最初的篇章。这其中,既有关于生产斗争、社会生活方面的历史,也有文化艺术方面的历史。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初的文化艺术生活的一部分——舞蹈。
-
利用清华简考证古文字二例
-
作者:袁金平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古文字 考证 整理 鄞州区 清华大学 研究热潮 研究基地 今本 学术界
-
描述:《蟋蟀》一诗,可与今传《诗.唐风.蟋蟀》对读,颇可珍贵。今本"役车其行"一句,简
-
刘绍刚写古文字之美
-
作者:徐颖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书法家刘绍刚一番讲解后,领受到了中国古文字之美。
刘绍刚师从书法篆刻家蒋维崧,早在1983年,就获得上
-
殷墟玉璋朱书文字蠡测
-
作者:王辉 来源:文博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书文字 甲骨文字 《说文》 历史语言研究所 殷墟甲骨文 《周礼》 古文字 刘家庄 三星堆 郭沫若
-
描述:1985年5、6月间,安阳市博物馆在殷墟刘家庄发掘殷代墓葬62座,在其中十多座墓内的扰土中发现玉璋,上边多有朱书文字痕迹。由于玉璋长期湮埋在地下,经自然腐蚀,不少字已完全褪色。能辨认文字的玉璋残片共17片,分别出自M42、M45、M57、M64四
-
魌头上的历史、文化信息
-
作者:国光红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信息 甲骨文字 穷奇 黄帝 汉代画像石 周礼 郑玄注 面具 说文 古文字
-
描述: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方相氏”即职有专操的巫觋。据《周礼》及郑玄注,是古巫方相氏戴了外蒙熊皮的面具以行巫事(郑玄释“蒙”为“冒”,冒即古帽字,用如动词,戴也),这种面具汉代人称为“魌头”;而魌头之所以作,一是为了大傩驱疫,一是为了驱方良(一种传说中的专食死人肝脑的恶鬼)。《风俗通》:“俗说亡人魂气浮扬,故作魌头以存之,言头体魌魌然盛大也。或谓魌头为‘触圹’,殊方语也。”应劭以为魌头之得名乃以其“头体魌魌然盛大”,此解犹未解,但据以可知魌头的另一个作用:存亡人之魂气;且知汉代方言又有把魌头称之为“触圹”的。“触圹”本是方相氏的行当之一,即《周礼》所谓
-
《说文》所训壴、鼓、鼓、三篆辨析
-
作者:姚炳祺 来源: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甲骨文 阴阳五行学说 声训 《周礼》 礼乐 商代铜器 《说文释例》 古文字 文化内涵
-
描述:《说文》所训壴、鼓、鼓、三篆辨析
-
关於“辛”及其字族
-
作者:翟万益 来源: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甲骨文字 古文字 《说文解字》 许慎 刑罚 《周礼》 段玉裁 文字学 徐中舒
-
描述:关於“辛”及其字族
-
论“字说”现象
-
作者:林志强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字学 王安石 今文经学 说文解字系传 《字说》 正字学 汉字教学 “六书”理论 非文字 古文字
-
描述:说》在元初以后便散失,全貌不得而知。但从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尚可钩稽出五六十条内容,诸如“波者水之皮”、“坡为土皮”、“诗为寺人之言”、“同田为富”等等,足以窥斑见豹。此书的主要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是不问“六书”,昧于形声之旨,把一切文字都看成会意字,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而对字义作非造字本意的解释,穿凿附会,多荒谬之论。显而易见,从科学的角度看,《字说》对于中国的文字学,其价值是很低的。但是,《字说》式说解文字的现
-
書無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解
-
作者:于省吾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王 劳动 早期 古文字 典籍 引伸义 战国时代 王应麟 安人 逸失
-
描述:。說文和广雅释詁并訓逸为失,逸失疊韵,訓为暇逸者系引伸义。失字后世孳乳为佚
-
柔毫三寸千古律——胡小石的书法艺术
-
作者:胡小石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小石 李瑞清 书法教育家 图书馆馆长 诗词曲 开创者 黄山谷 古文字 南京大学 书法创作
-
描述:研究,但和他的大部分书法作品一起毁于“文革”,令人扼腕。胡小石同时也是一位书法教育家,秉承李瑞清衣钵。如果说李瑞清作为近代书法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胡小石则承前启后,对现代中国书法教育有筚路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