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87)
图书(50)
报纸(11)
学位论文(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3)
地方文献 (18)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22)
2011(26)
2010(18)
2009(25)
2008(10)
2007(17)
2005(16)
2004(13)
2003(14)
1986(6)
按来源分组
百科知识(4)
文史天地(3)
语文教学之友(2)
文物出版社(2)
晋阳学刊(2)
食品与健康(1)
中国消防(1)
财会月刊:会计版(1)
学前教育(1)
实用中医药杂志(1)
古代“公款吃喝”要按规定来
作者:暂无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  公款吃喝  周公  《周礼·天官》 
描述:周公的《周礼·天官》就已经记载了不同等级的配肴上菜、摆列方式,以及席间歌舞助兴等的具体规定。中国古代官场上公款吃喝的腐败,在宋朝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但历朝也有不少限制公费吃喝的规定。汉景帝时有法令
我国古代的沐浴
作者:暂无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沐浴  古代  《周礼》  史书记载  甲骨文  浴室  洗脸 
描述:我国沐浴的历史悠久,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记载:“沐”指洗脸,“浴”指擦洗全身。《周礼》中也有“王之寝中有浴室”的记载。据史书记载,公元334年,东晋石虎在邺城盖了“龙温池”,这是我国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西安临潼的温泉浴室“华清池”,建于唐代。
古代除夕诗举隅
作者:赵海英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除夕诗  古代  《元日》  新春佳节  王安石  欢乐 
描述: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新春佳节欢乐图:春风送暖,朝阳初升,家家户户大门上都换上了新春联;存清脆欢乐的鞭炮声中,人们饮着温热的屠苏酒,辞旧岁,迎新春。
趣说古代车马
作者:芮四保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峰地区  上图  古代  内蒙古  鬃毛  公元前  成语  身高  周礼  古诗文 
描述:一、成语说"车马"1.龙马精神:喻指健旺的精神,一直延用至今。据《周礼》记载:"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六尺以上为马。"看来只有那些身高体修者才有资格称为龙马。公元前3500年的红山(内蒙古赤峰地区)文化中有一种玉龙,如上图,其带鬃毛的头可能就是以马为蓝本。
古代名人落榜以后
作者:解玉泉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考试  罗隐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进士  古代名人  曾巩  明代  文学作品  发奋 
描述:罗隐10次落榜仍发奋罗隐(833~909)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少时即负盛名。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
古代官员到底有多富
作者:唐时一  来源:现代人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居易  王安石  宰相  大学士  工资  宋神宗  养老金  人民币  官员  校书郎 
描述:宝历元年(公元825年),54岁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不知是因
共同点
作者:暂无 来源: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老师  宋朝  唐太宗  诸葛亮  古代 
描述: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小明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
古代诗词的多角度解读(四)
作者:吴铮  来源: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词  解读  动词活用  “诗眼”  《泊船瓜洲》  画龙点睛  生动形象  王安石 
描述:(2)诗眼往往是诗词中的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它们能够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故被称为“诗眼”。鉴赏诗歌时,应该十分注意这些充当“诗眼”的词语,体会它们的妙处。例如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
我国古代廉政思想及其启示 何 涛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和实践者,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古代廉政思想及其实践,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对于我
古代集句诗裒谈
作者:朱安义  来源:写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杜诗  王安石  集句词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甫诗  李白诗  韩愈  文天祥  刘禹锡 
描述:集句诗是选摘他人诗文的成句,连缀成篇的一种诗。集句诗起于何时,并无确论。有人认为始于北宋石曼卿;也有人认为,据《左传·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后,鲁哀公集《诗经》句为诔以悼之,实为集句诗之始。一般认为起源于西晋傅咸,他的作品《七经诗》,就是从先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