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60)
报纸(91)
图书(51)
学位论文(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70)
地方文献 (18)
地方风物 (9)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1(39)
2009(45)
2008(19)
2007(20)
2006(21)
2005(20)
2004(14)
2003(15)
1998(21)
1988(8)
按来源分组
百科知识(4)
文史天地(4)
文物出版社(2)
学前教育(1)
实用中医药杂志(1)
中华医史杂志(1)
中国畜禽种业(1)
科学新闻(1)
前线(1)
科学生活(1)
安全校园建设是根本:写在四川汶川“5·12”大震后的科学
作者:金磊  来源:科学新闻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思考  校园建设  四川  科学  安全  国家主席  金山寺  宁强县 
描述:界动容的含泪微笑,寄出无数致天堂的节日祝福。
古代退休制与退休诗
作者:暂无 来源:财会月刊:会计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退休制度  古代  《周礼》    退休后 
描述:退休制度,古已有之。据《周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意即做官的到了70岁就要“还禄位于君”,告老还乡。但退休后,朝廷是不再发俸禄的。
古代的“序”文浅说
作者:魏颖 蔡静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序”  古代  诗文  王应麟  文字  序文  著作 
描述:阅读古文时,我们常看到以"序"名篇的文章。你对古代的"序"文了解吗?古代的"序"文大致分为三类:一、诗文序
古代廉吏拒贿术
作者:李俊主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廉吏  北宋  古代  王安石  政治家  清廉  明代  苏轼  宝贝  行贿 
描述: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深入反腐倡廉的今天,重温一些古代廉吏的拒贿法术,对于我们弘扬为官清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当不失为一剂良药。
南北西东总不同:几则古代剧论的启示
作者:张传若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青春版《牡丹亭》  古代  戏曲剧种  创意策划  地方戏  昆曲 
描述:很简单,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中国戏剧史》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当代观众的认可,是一种超越理性的感性接受,这也是艺术传承与哲学和科学传承最大的不同。很多人试图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说服当代观众接受或抵拒某种
周易文化的科学探索
作者:郝岳才  来源: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周易  研究  研究 
描述:周易文化的科学探索
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
作者:郑祖襄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中国  古代  文集 
描述: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文论集
“同志”小考
作者:张杰  来源:中国性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中国  古代  文学评论 
描述:见到大家我能不高兴吗”一日孔子让他的几位弟子各言其志,曾点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听罢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你说得太好了!后来清康熙年间经筵日讲,儒臣在呈给皇帝的讲义中认为曾点喜结同志:“偕我同志,冠者五六人焉,童子六七人焉。少长咸集,薄言出游。……是则点之志如此而已。”(《日讲四书解义》卷八)而这同时也是孔夫子的爱好。就字面含义而言,“同志”的“志”主要应被理解为“志向”,比较宏观开阔,政治色彩是比较浓的。它在政治方面有应用,如谓“鸠合同志,以谋王室”(《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后汉书.卷六十九.窦武传》)等。不过总的来看,古人在政治上对“同志”的使用是有忌讳的。其原因,既为同志则臣下就是在横向地结成小团...
古代“跪拜”礼
作者:唐东军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礼节  原始社会  人教版  阶级社会  规范化  秦王  稽首  周礼  古人 
描述:人教版初语第四册《唐睢不辱使命》: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一句中长跪是古人的一种跪拜礼节。跪拜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最常见的一种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礼节。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用跪拜互相致意。进入阶级社会跪拜逐渐变成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并且日渐繁杂化、规范化。据《周礼.春宫.大礼》载有九拜,还有一些拜礼,如八拜
何涛:科学引领工程 工程引入课堂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何涛,1964年生,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挪威TELEMAK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机械工程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故障诊断学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任湖北省现代制造与质量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质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