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3)
报纸(21)
图书(3)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3)
地方文献 (4)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
2012(6)
2011(8)
2010(6)
2007(7)
2005(2)
2001(2)
2000(1)
1999(2)
198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
江淮法治(2)
江西教育:管理版(1)
福州党校学报(1)
上海戏剧(1)
三峡都市报(1)
四川戏剧(1)
小学教学参考(1)
新国学(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1)
汤显祖评《花间集》研究
作者:张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王学  反思  阐释  主“情” 
描述:花间集》研究进行大致的梳理,明确不同时期的文人对《花间集》的认识及《花间集》所演绎的相应角色,在此基础上对汤显祖评《花间集》的生平及思想背景做进一步的探究。第二部分,对汤显祖评《花间集》的述论,该部分亦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首先,根据《花间集》注中所及的明代词坛研究问题的不同,本章从“词的渊源与正宗”、“文学创作的特点与方法”、“《花间》之‘艳’”等三方面分别论述汤显祖重视《花间》词本身的词学价值,主张才与学的统一,力求在法度、炼字上较前人有所突破、创新,重在挖掘《花间》“艳”后的真情等的词学观;其次,阐释汤显祖在《花间集》注中词学价值观的正面建构,本节主要从“意境举妙”、“情感贵真”、“风格迥异”三方面探讨汤显祖所推举的词学价值观及其独特的评词特色。第三部分,论述汤显祖对《花间集》评点对文坛的影响及其时代意义。(一)在影响方面:对其本人来说,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文坛以扬“情”著称,汤显祖亦不例外。过去研究者多侧重汤显祖戏曲创作中的“情”观,本文则重在探讨其在评《花间集》过程中胚胎的关于“情”的认识及其从“情”的角度对《花间》范式的借鉴,同时这一“情”观对其戏曲创作亦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对清代词学来说,其骚雅比兴论词开启了清代词人词学、词论的先河,对常州词派诸多词人对词学的探讨影响亦甚。(二)在意义方面,本节主要从时人较为关注的婉约豪放论词及盲从《花》、《草》之俗艳的词学风尚方面论述了汤显祖评点《花间集》的词学意义。
王安石变法失败反思
作者:彭博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法  变法  经济改革  经济改革  政体改革  政体改革  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 
描述:启迪意义。
明代「本色论」的诠释问题及其反思
作者:萧名蜏  来源:问学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色  当行  本色论  唐顺之  胡应麟 
描述:放在个别文体的范畴中,因此仍有亟待讨论的空间。 本文试就明代「本色论」的各个议题当中,探讨批评家是从何种角度对文学作品做出批评?而这些批评方式之间的关系又为何?对於宋代是否有继承与发展?这些现象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上又具有什麽意义?并从这些问题的厘析当中,重探「本色论」在文学批评相关问题中的不同内涵与意义。
“新”课与“心”课:从《闺塾》反思现代中学爱情教育
作者:张曲  来源: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教育  《闺塾》  “心”  “新”  中学  《关雎》  陈最良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闺塾》中陈最良先生讲解《关雎》,逐字注解之外,只拿圣人之“无邪”来训诫。面对春香质疑,又拿“多嘴”来斥责。对于爱情,老先生谈虎色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痛苦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幸福,惟恐避之而不及。《关雎》给了杜丽娘爱的精神觉醒,
王益案被谁娱乐化?:王益案本应成为一个反思权贵化和金融化结
作者:李晓晔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益案被谁娱乐化?:王益案本应成为一个反思权贵化和金融化结
吴彤教授新著《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出版
作者:舒迅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哲学  科学实践  实践哲学  反思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授  科学实验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 
描述:,体现了一种与传统科学哲学非常不同的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