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传统的传统
-
作者:金克木 来源:书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传统 盛孝章 王安石 《四书集注》 孔融 司马光 传统和反传统 昭明太子 孙权 古代汉语
-
描述:两岁,信里卖老牌子,张嘴闭嘴不离他有个圣人祖先.分明是瞧我的家世不顺眼,看不起我。这账以后慢慢算,此刻且答应他的请求,让他放心,更加自高自大。曹丞相心中不知不觉萌发了以后对孔融的杀机。 果不出曹操所料,公文到东吴之日,孙权已经把盛孝章的全家都害了。只有孔融的这封信被梁昭明太子萧统收在他主编的《文选》里得以流传下来。 我讲这故事只为了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
汉语传统修辞学形态之阐释
-
作者:杨万寿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修辞学 郑玄注 《文心雕龙》 文学评论 修辞理论 修辞手法 汉语 修辞研究 《周礼注》 《诗品》
-
描述:中国古代的修辞研究与语法等其它领域的研究有一个不同之处,即较为系统的修辞理论,每每以文学评论专著为依托而得以表述。一个时代的文学评论的发展,同时表现为修辞理论的发展。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同
-
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思潮
-
作者:黄理彪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古典和谐美 汤显祖 汉魏时期 审美理想 明末清初 美学思想 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 石窟艺术
-
描述: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思潮黄理彪(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精神是和谐,但是,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不是毫无变化,死水一潭。其间,发生过三次大的反和谐思潮,第一次是汉末魏晋时期
-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
-
作者:金春峰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哲学 陆象山 朱熹思想 心即理 道德本心 意识系统 天地生物之心 本体 “本心” 意识状态
-
描述: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金春峰陆象山哲学思想是心学思想。和王阳明一样,其哲学的基本命师题是“心即理”。朱熹讲“性即理”,不讲“心即理”,故学术界常认为朱陆为理学中两大对立的学派。“朱陆异同”一直是学术界
-
苏轼利民思想刍议
-
作者:杨胜宽 来源: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统治者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苏拭 民本思想 利益分配 《周易正义》 司马光 社会理想 民不堪命
-
描述:不管百姓死活,一味掠夺聚敛财富,老百姓无以聊生,必然走上反抗之路。故《尚书·蔡仲之命》有言:“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因此,历代明智的统治者。不得不适当考虑老百姓的利益,以显示其“德政”,善于“养民”。(《尚书·大禹谟》:“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无论重民还是以民为本,取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利益如何分配。自然,自有阶级社会始,统治者总想从被统治者那里攫取更多的财富供其享乐,但恰恰因为顾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古
-
朱熹思想与佛教哲学
-
作者:张荣明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思想 《朱子语类》 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 “理一分殊” 思想资料 禅宗 《五灯会元》 陆九渊 “心”
-
描述: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晚年又称晦翁,南宋时代的著名学者。他是孔孟之后,我国封建时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学问渊博,“博极群书,自经史著述之外,凡夫诸子、佛老、天文、地理之学,无不涉猎而讲究也”。综观朱熹的整个思想体系,受到佛道哲学
-
《周礼》商业经济思想探微
-
作者:丁孝智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 《周礼》,原名《周官》,亦称《周官经》。在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经刘歆、郑众、郑玄等人先后注解、讲释,始被确认为儒家经典之一。关于《周礼》的成书年代,说法较多。近人从周秦铜器铭文所载的官制,参证该书中有关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确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它可能是战国时人参考西周、春秋
-
龚自珍社会改革思想研究
-
作者:陈鹏鸣 来源:求索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自珍 社会改革思想 改革建议 清政府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士大夫 八股文 王安石 内阁权力
-
描述:龚自珍社会改革思想研究●陈鹏鸣19世纪的上半叶,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益走向末路的时候。清政府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已逐渐显露衰世的情形。土地高度集中,官吏腐化堕落,已成为导致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
-
论诡文奇 逆笔反振——也谈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
作者:艾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尝君 《史记》 文奇 铿锵有力 死对头 艺术的真实 证券交易所 苏洵 竖起耳朵
-
描述:论诡文奇逆笔反振——也谈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艾岩逆笔反振的写法,古今皆有,而以构思独特,运笔奇警的议论文,采用此法,最能讨俏。今以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一文为例,从它的字法到句法,再到章法,依次略
-
论诡文奇逆笔反振——也谈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艾岩
-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诡文奇逆笔反振——也谈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