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
报纸(8)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
地方文献 (7)
非遗保护 (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3)
2012(7)
2011(1)
2010(5)
2009(6)
2008(2)
2007(5)
1992(1)
1984(2)
1959(1)
按来源分组
读与写(上下旬)(1)
沙地(1)
杭州日报(1)
百色早报(1)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1)
大众文艺(1)
求是学刊(1)
神州(1)
新星出版社(1)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
作者:重返61号公路  来源:新星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歌  音乐史  台湾省  现代 
描述: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三十年
人类绿洲 原生态资溪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溪县  原生态  革命根据地  文化底蕴  马头山  人文历史  明代  武夷山西麓  历史沿革  人文精神 
描述:历史沿革与珍稀的人文资料资溪,这个闽越边陲,武夷山西麓的小城,其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早在唐代以前就名冠海内。资溪的历史是由两部分写成的。以明代万历六年
《易经》中的民歌辨正
作者:唐志凯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经》  民歌  先张  尔雅  “子”  假面  《说文》  《周礼  尚德  周易注 
描述:看清它的本来面目,首先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辨正过程。 《易·中孚》有这样一首诗:“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否与尔靡之。”《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如鹤之鸣于幽远,则为其子所和,故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也。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者,靡,散也……不私权利,惟德是与,若我有好爵,吾愿与尔贤者分散而共之。”这个解释显然很牵强。因为《易·中孚·鸣鹤》分明是首爱情诗,而《正义》却偏偏要把它解释成政治诗。 ”《鸣鹤》是否是首爱情诗,关键在于对“子”字的理解。诗前边说“其子和之”,后边说“吾与尔靡之”,显然前头的“子”所喻的就是后头的“尔”。孔颖达在《正义。中认为这个“子”是子女,仔细推敲,这种说法显然与诗意不合,因为在那样一个礼法森严的社会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不可能是父唱子和。再者,“吾与尔因之...
浅析刘聪藏族民歌《梦中的卓玛》的创作特点
作者:吕丽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聪  陈道斌  民歌 
描述:《梦中的卓玛》是藏族民歌中优秀的代表作。作者从音乐语言材料、音乐美学、音乐情感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型的塑造,使作品更具审美效果,为民族音乐的创作书写了光辉的乐章,也为以后作曲家创作新型民歌树立了榜样。
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原生态特质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描述:进行考辩,从而解读明清地方戏曲民歌时调的原生态特质。
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美学书写方式与原生态特质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书写方式  书写方式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描述:析,以冀解读明清地方戏曲民歌时调的遗存与特质。
让昆曲“回归”原生态
作者:暂无 来源:百色早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 桨声灯影里,山水亭台间,但见绿荫红妆,琴箫合鸣……9月22日晚,上海市郊古镇朱家角课植园迎来了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的第100场演出。 历时3年,坚持春秋两季周末上演的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有着密切联系。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原创《牡丹亭》与原生态农产品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泥岭土鸡、金竹山茶油、石练菊米、湖山有机鱼……日前,《牡丹亭》原创圣地——遂昌县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原生态农产品推广活动,该活动以汤显祖原创《昆曲·牡丹亭》为载体,巧妙地以文化搭台
诗应是原生态
作者:袁志冲  来源:沙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诗应是原生态
教育,即应是原生态
作者:张通晓  来源:读与写(上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果上的最大值。有人说,好的教育是让教育适合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合教育,那就是现已达成共识并逐一推行组织实施的"适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