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王补心丹的原始方
-
作者:王淑民 来源:中成药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敦煌卷子 天王补心丹 佛经 宣和 危亦林 效方 唐人 失眠 方剂 原始
-
描述: 天王补心丹,是治疗心悸、健忘、失眠的著名方剂,根据谢观编纂的《中医大辞典》认为最早见于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但作者近来在整理敦煌卷子古医书过程中,于唐人书写的佛经发现名为“毗沙门天王奉宣和尚补心丸方”(以下略称为“奉宣补心
-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
作者:尹导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 才子 佳人 佳人 模式 模式 爱情 爱情 反封建 反封建
-
描述:本文从主人公形象、故事的情节模式等方面分析《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三部作品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
二级统计体系应是我国政府统计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
-
作者:郝大明 来源:统计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级统计体系 改革 模式
-
描述:二级统计体系应是我国政府统计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
-
人鬼情未了:浅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模式及其文化成因
-
作者:杨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式 模式 大团圆 大团圆 拱形 拱形 体验 体验 同形同构 同形同构
-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历来评价颇高。本文旨从爱情这个维度切入,探寻其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成因:浅层的才子佳人大团圆模式与鬼魂复生的拱形结构,显露出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从而最终
-
《周礼》名物词贮存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思维模式
-
作者:刘兴均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 词汇 古代 周礼 思维 模式
-
描述:名物词作为具体特定物的名称是客观实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经过思维的类化处理,借助有声语言外显出来的结果,因而它就带有意识或精神的印记。语言是有民族性的,语言的民族性表现在它鲜明地表现了民族的精神。正如洪堡特指出的:“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
-
半地堑盆地充填模式:大陆拉张盆地演化的新约束条件
-
作者:Roy W.Schlische 林永汉 何登发 来源:国外油气勘探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式 张性盆地 陆相盆地 掀斜断块 滑脱断层 断层生长 沉降速率 聚积速率
-
描述:在拉张期都发生旋转,致使均匀拉张期盆地体积增加速率的变化为负。冲积沉积期,盆地充填往往形成扇状楔形体,而湖相地层尖灭在较老的同裂谷期地层上。在断层生长模式中,由于盆地边界断层的加长及断距的增大,盆地
-
春游习俗的原始内容
-
作者:万建中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俗 野合 性行为 原始人 历史内涵 性爱 春季 现实功利 周礼 氏族社会
-
描述:国关于春游的最早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这是西周保存的氏族社会的习俗,执掌婚姻的官员命未
-
“禮”字原始探微
-
作者:雷汉卿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甲骨文 形义来源 《说文》 文化史 饮食器皿 原始构形 说文解字 裘锡圭 乐器名称 《周礼》
-
描述:作者从文化史的角度对字的形义来源作了新的探讨。认为字原始构形中所从之(鼓)初为饮食器而非乐器。用食器盛玉事奉鬼神以求福佑,即《说文》所说的“事神致福”。
-
周礼文化与原始儒学
-
作者:李建国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儒 周礼文化 原始儒学
-
描述:学,经孔门弟子的播扬,遂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学术文化的主脉。
-
关于“儒”的原始意义的探讨
-
作者:郭玉良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始意义 章太炎 孔子 甲骨文 徐中舒 郭沫若 儒者 《周礼》 胡适 文化教育
-
描述:殷商时期的儒、西周时期的儒、春秋时期的儒,并可勾勒出儒的早期发展变化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