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13)
报纸
(41)
图书
(14)
学位论文
(10)
会议论文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9)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7)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
(36)
2012
(34)
2011
(28)
2010
(28)
2008
(23)
2007
(32)
2006
(14)
2005
(14)
2002
(13)
1995
(14)
按来源分组
历史学习
(4)
江西教育科研
(3)
视野
(2)
奋斗
(1)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1)
核地知与行
(1)
上海土地
(1)
观察与思考
(1)
喜剧世界(下半月)
(1)
杉乡文学
(1)
相关搜索词
历史
声音
王安石
土地税
地质经济
外国人
国学大师
变法派
教育思想
大传统
大臣
孔子
周礼
序言
夏商周
国民党
哲学
城墙
大兴
黄鹤楼
麻始山
墨泉
崩漏
地方志
中国近代史
天文测量
历史文献学家
嬗变
镰仓时代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历史】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抓住
历史
机遇 实现超常发展
作者:
何观生
来源:
核地知与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
地质工作
地质找矿
地质经济
加工业
铜材
相山
描述:
充分发挥在中国“铀都”相山开展地质找矿和在“铜都”鹰潭发展铜材加工业的优势.牢牢抓住加强地质工作的
历史
机遇,瞄准“四大目标”,2007年,我队力争完成产值5亿元、利润突破1000万元,实现全队地质
对外汉语教学的
历史
回顾(节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历史
节选
《礼记》
《周礼》
学习汉语
外国人
描述:
追溯对外汉语教学的
历史
,早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周礼》及《礼记》所提到的“通译”已见端倪。而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国学习汉语,[第一段]
那个被
历史
污水浸泡的孩子
作者:
尚志发
来源:
奋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
王安石变法
孩子
水浸
改革精神
变法派
手工业
皇太后
描述:
兵临城下,北宋国倾。南宋复国之后,君臣们认定王安石及其变法运动是亡国之根。至此半个世纪的恩怨情仇.化做一溪污水汇入
历史
之河。
《来往书信选》也是一部
历史
作者:
张振鵾
来源:
史学史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信
历史
刘大年
黄炎培
精神
细心
便条
学习
描述: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徐州市2008届高三摸底检测·
历史
作者:
陈伟国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州市
社会主义建设
选择题
检测
高三
中国古代
材料
历史
王安石变法
魏孝文帝改革
描述:
徐州市2008届高三摸底检测·
历史
历史
中闪回着的黄袍——宋代的文运昌盛与书院文化勃然大兴
作者:
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文化
江书院
宋代
白鹿洞书院
闪回
江西
历史
陆九渊
大兴
理学
描述:
经典.自己做了皇帝。这领加在武将身上的黄袍.从此被浓墨重彩地写进了史籍之中。
宋熙宁年问社会变革的壮阔画卷:万斌生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
作者:
邓全恩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社会变革
历史
生长
艺术作品
描述:
万斌生同志苦辛十载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终于问世了,这是临川籍作家以小说形式深刻反映北宋熙宁时期那场波澜壮阔的变革运动,全面刻划“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12卷,第223页)王安石典型形象的艺术作品,是一部弘扬临川文化的力作。《王安石》小说在写作过程中,
千年根脉西津渡
作者:
袁因
才云
冯方宇
来源:
中华遗产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津渡
长江北岸
金山寺
镇江
年轻人
历史
渡口
描述:
周瑜、韩世忠等在此驻扎水军,王安石等文化名人在这里登岸。西津渡,镇江城的
历史
根脉,中国古渡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流行音乐
历史
与风格
作者:
尤静波
来源:
湖南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通俗音乐
音乐史
世界
描述:
流行音乐
历史
与风格
陈白沙的
历史
世界
作者:
廖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理
良知
皇权
理学
心学
方孝孺
朱棣
吴与弼
陈献章
描述: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志,重新梳理明代思想,产生了哲学与史学二流中分的局面。笔者则继史家之笔,欲重述明初思想史。元末明初,士大夫多不知大体,味于春秋大义,故往往视旧朝为正统,新朝为叛逆。故有方孝孺力持正统之论,恢复理学之旧观。然不久靖难祸起,燕王以边境藩王,拥兵篡夺帝位,方孝孺竟以身殉道,捍卫天理。成祖即位后,即以旧臣修纂《永乐大典》和《四书》、《五经》、《性理》三部大全,目的在于彰显文治,证明道统与正统为一。多数士大夫则不为其动,或于朝廷力持清议,或于民间讲道守身,皆以天理为依归。后有学者,以此为归,躬身践履,以成心学。心学为何,良知而已,知善知恶,即为天理。晚明诸儒,则以入朝为荣,先为世宗,主持议礼,后请神宗从祀阳明。从朝廷转向民间,从民间重归朝廷,此为一轮回。虽明亡清灭,轮回也未结束。只是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