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巨匠诞生的历史必然:评邹自振《汤显祖及其“四梦”》
-
作者:许怀林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家 自振 历史 汤 明代晚期 徐光启 科学家
-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临川县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与同时代的徐光启、宋应星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相互辉映,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才子牡丹亭》对理学贤文的哲学、历史和文学批判
-
作者:江巨荣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文学批判 理学家 戏曲研究 哲学 汤显祖 爱欲 批评家 历史 王龙溪
-
描述:随口吟诵,形诸笔端。另一面又强烈地感到,两位批评家对《牡丹亭》涉及的诸多社会、思想、文化现象,如国家治乱,民族战争,文人
-
文学与历史
-
作者:葛兆光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文献学家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王安石
-
描述:不可否认,很多文学作品常常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之后浮想联翩。想像中,诗人一般都是很浪漫的,或者很是洒脱。只是有时候也不尽然,只要稍微翻翻历史文献学家的那些刨根问底的东西,我们就不难
-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
-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
描述:在<警世通学>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
文学书简
-
作者:周同宾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小说 贾宝玉 肖像描写 王安石 红楼梦 孪生兄弟 文学 作品 书简 仪态
-
描述:写人物肖像,多用套话,或编一篇赋、几句赞,夸张其辞地把脸皮、头发、耳目口鼻说一遍,效果极差。连名著《红楼梦》也不能免俗。如写贾宝玉:“面若中
-
历史的共同点
-
作者:月儿 来源:杉乡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慈禧 恺撒 历史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活跃课堂 拿破仑
-
描述:人。”课堂上一阵大笑。老师将错就错,干脆当个游戏玩下去,也算活跃课堂气氛。于是又问:“那他们和孙中山、鲁讯有共同点吗?”三毛想了想,说:“他们都是男人。”老师接着又问:“如果
-
歪历史
-
作者:佩儿 来源:喜剧世界(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二 历史 春秋时期 斧子 母亲 声音 王安石 舆论 曹操
-
描述:儿"。王二小在河边砍树,不小心把铁斧掉进河里。他急得哭了起来。忽然,水里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孩子你掉的是金斧子吗?王二小对着水里喊:不是的!水里的声
-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
-
作者:朱玉麒 来源:书品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评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 唐代 士族 文学 李浩
-
描述:《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
-
历史的鞭影
-
作者:余志刚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 中国 商鞅 王安石 张居正 龚自珍
-
描述:世无常法,唯变可通,但变则触犯旧序,触犯旧序则把自己放在了“汤镬”之上。雄浑苍莽、九曲百折的古黄河逶迤在瘢痕褶叠的黄土古塬上,犹似历史甩过的一条鞭影,炸出了一串响亮的名字,他们是:商鞅,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