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912)
期刊文章(5294)
会议论文(92)
学位论文(40)
图书(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179)
地方文献 (67)
地方风物 (35)
才乡教育 (28)
非遗保护 (27)
宗教集要 (16)
文化溯源 (7)
红色文化 (6)
按年份分组
2014(5597)
2013(327)
2010(338)
2009(330)
2007(304)
2006(243)
2005(222)
2004(197)
2002(158)
1963(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化报(22)
上海教育(17)
理论视野(3)
现代家电(3)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3)
辽宁教育(3)
教苑荟萃(3)
苏南科技开发(2)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
新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1)
教育应是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人本位的和谐
作者:王占宝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教育  知识本位  人本位  基本规律  实践教育  研究教育  和谐  社会本位  系统  走向 
描述:实践教育、研究教育、评价教育应该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优良的传统,把握教育的科学走向,根据教育的具体环境,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教育的系统中来。
核心价值: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应是和谐统一的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现象学  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  教育研究  儿童生活  教育者  教师  生活体验  生活中 
描述:方法,“朝向事情本身”,让你自己去看、去听、去直观感受,将生活中先于思考的种种体验呼唤出来。它是对西方唯理论——从个别到普遍,现象到本质抽象的挑战。
“以学生发展为本”价值取向下的思考——教育应是社会本位、知
作者:王占宝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践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  社会本位  价值取向  知识本位  人本位  和谐  中学  素质教育 
描述:实践教育、研究教育、评价教育应该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优良的传统,把握教育的科学走向,根据教育的具体环境,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教育的系统中来。[编者按]
每个学生都应是教师手心里的宝 回应9A《奇迹由中职生创造》
作者:陈美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职生  学生  回应  奇迹  创造  教师  职业院校  心理素质  数控铣床  种子检测 
描述:谁说奇迹是尖子生的专利?我们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场看到:影视制作、种子检测、模型建造、数控铣床、工程算量……选手们个个自信沉稳,步步为营,机智灵活,体现了训练有素的高超技能和处变不惊、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当你获知111名中职生中,48个一等奖、28个二等奖
教育科研应是理性的实践行动
作者:郎建中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科研  理性  实践行动  中小学  教师 
描述:,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
教师应是学生思维的“导演”
作者:周继光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教师应是学生思维的“导演”
教师应是“五讲”“四美”的表率
作者:刘佛年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教师应是“五讲”“四美”的表率
均衡发展应是高水平多样化发展
作者:王小柳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  教学方法  培养目标  办学条件 
描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上海近几年来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长宁教育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在看到发展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由于
学生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卓越发展、全球发展
作者:王占宝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发展  全球  解读  名校  中学  办学理念  社会转型期  教育环境 
描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控制生命。我们首先应该认识的、准确解读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话题本身。首先,“学生”不仅是整体,更应是个体。一所学校,特别是名校,要有一
思潮2:教育现象学 核心价值: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应是和谐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象学  和谐统一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核心价值  哲学思潮  20世纪  哲学思考  本质直观  胡塞尔  德国人  影响力  唯理论  西方  概念  强调  普遍  个别 
描述:的方法,“朝向事情本身”,让你自己去看、去昕、去直观感受,将生活中先于思考的种种体验呼唤出来。它是对西方唯理论——从个别到普遍,现象到本质抽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