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家刘大年谈——“全盘西化”的由来和为什么行不通
-
作者:暂无 来源:瞭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盘西化” 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 历史学家 中国革命实践 官僚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民族独立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
-
描述:举世公认的。我想这里用不着再细说。
-
历史学家刘大年谈--“全盘西化”的由来和为什么行不通(续完)
-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瞭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历史学家刘大年谈--“全盘西化”的由来和为什么行不通(续完)
-
历史学家刘大年谈--“全盘西化”的由来和为什么行不通
-
作者:《瞭望周刊》记者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历史学家刘大年谈--“全盘西化”的由来和为什么行不通
-
著名史学家刘大年谈党史工作
-
作者:郭清彬 来源:湘潮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学家 大年 华容县 战争爆发 风雷 湖南 学校 党史工作 出版 徐特立
-
描述:《华容风雷》出版之际,为请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审阅,我与严文田同志在北京拜访他。刘大年是华容县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幼年进私塾,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考入长沙“湖南国学专修学校
-
黄鹤的由来
-
作者:韩吉辰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由来
-
描述:,三国时在此临江建楼,是出于军事需要,后来逐渐演变成人文景观,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大火。可以说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历代名人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苏东坡、陆游、范成大、黄遵宪等曾先后到这里吟咏,留下了许多豪放激越的诗篇。其中,唐朝诗人崔颢的诗篇最为有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篇突破了时空,发挥了想像力,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这座千年名楼中“黄鹤”一去不返的怅惘怀念之情。据说后来号称“诗仙”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一首歌咏“黄鹤楼”的诗时,却见题在墙壁上崔颢的“黄鹤楼”诗,读后感慨万分,自愧不如,只好无奈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
我历史学家刘大年等离巴基斯坦回国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我历史学家刘大年等离巴基斯坦回国
据新华社卡拉奇25日电 中国历史学家刘大年教授等三人结束在巴基斯坦的近一个月的访问后,今天乘飞机离开卡拉奇回国。中国历史学家们是应巴基斯坦历史学会的邀请来参加
-
追忆与刘大年先生的交往
-
作者:王杰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中山 研究生 大年 书信 手迹 近代史研究 商团事件 廖仲恺 广州 革命博物馆
-
描述:与大年先生相识,是在1985年。转眼25年过去,先生已鹤去10年。追忆往事,仿佛重拾韶华时年。先生所赐予的厚爱与教诲,教人感悟山高天近,大象无形。1985年夏秋间,大年先生考虑主编《孙中山书信手迹选
-
刘大年治学特点试析
-
作者:黄仁国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研究 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 大年 关注现实 史学研究 中国近代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描述:讲话、学术活动中所提炼出的刘大年治学特点,很好地反映了刘大年的学术风貌。薛莹(刘雪英笔名)老师在白寿彝先生身边工作十七年,是白寿彝先生晚年学术工作的得力助手。她写的《白寿彝先生的学术风格》,于解读白
-
沉痛悼念刘大年同志
-
作者:暂无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历史学家 生平 治学精神
-
描述:先生的文章 ,与广大读者同申悲悼 !
-
怀念刘大年同志
-
作者:丁守和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 社会活动家 怀念 解放区 新中国 人大常委 全国人大代表 党政领导
-
描述:刘大年同志是著名历史学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在新中国建立前,他主要是在解放区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和教育工作。到北京后,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还有许多学术组织领导工作,并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