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
报纸(5)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
地方文献 (2)
非遗保护 (1)
地方风物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1(1)
2010(4)
2007(2)
2004(1)
1999(2)
1998(1)
1997(1)
1995(1)
1992(1)
按来源分组
咬文嚼字(1)
河南石油(1)
老友(1)
咸阳日报(1)
政府法制(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1)
时代潮(1)
当代人(1)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图书馆学刊(1)
华夏“四大”万古流芳
作者:暂无 来源:图书馆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夏  古流  《三国演义》  文津阁  《西游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水浒传》  麦积山石窟  《牡丹亭》  灵岩寺 
描述:华夏“四大”万古流芳四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江西藤王阁、湖南岳阳楼、山西鹤雀楼。四大名塔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定州敌塔、应县释迦木塔。四大名寺方山灵岩寺、天台山国清寺、武当山玉泉寺、栖寺。四大名阁北京
从“歃血为盟”看华夏崇拜
作者:勾承益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歃血为盟  古代中国人  华夏  诸侯  “盟”  祖先  《左传》  血祭  《周礼  崇拜意识 
描述:一会,十二年一盟。”这里,“朝”特指晋见天子,“会”则指诸侯相见。“再会而盟”显然是诸侯间的会盟,属于平等(尽管有爵位高下、国力强弱之分)的彼此间的外交事务。《谷梁传·僖五年》“尊则不敢与盟”是其证。
一饼盖华夏
作者:李开周  来源:当代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饼  欧阳修  华夏  烧饼  芝麻  北宋  王安石  宋朝  炉子  孙光宪 
描述:不会。这种事情不便深究,不管赵家究竟是谁擅长做大饼,我们且把该手艺归在赵雄武的名下。)
华夏笔都——文港镇
作者:暂无 来源:时代潮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夏  晏殊  文化用品  毛笔  进贤县  赣抚平原  皮毛市场  江西省  仿古  医疗器械 
描述:总人口6.4万。
“晏殊暨华夏笔都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启事
作者:暂无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夏  晏殊  启事  大赛  文港镇  中国 
描述:进贤是人文沉香、物产丰饶、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区位优越的千年古县,县辖文港镇,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是闻名遐迩的毛笔之乡,是当今中国的“华夏笔都”和“中国楹联之乡”。
宋朝何以成为华夏文明最高峰
作者:一鸣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述职报告  宋仁宗  华夏文明  毛延寿  求异  皇帝  欧阳修  王昭君  刑狱 
描述: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38岁的王安石提点江东刑狱任满,被召还京师,改任度支判官,按惯例要向皇帝上交一份述职报告,但王安石趁此机会写了篇洋洋万言的政治论文,在次年初呈了上去,这就是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这
王相贤:单人破车游华夏
作者:暂无 来源:咸阳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位五十多岁的西安汉子,只人单车,风餐露宿,游遍陕西,创作诗歌上千首,只为宣传各地历史文化,推介陕西地域特色。一辆破车子,一包旧行囊,有人说他的行为没有意义,还有人说他看上去很酷,很犀利。 本报记者 王永杰 景东旭 “在城镇晚上住网吧,夜宿农村时就打开铺盖卷,随便找个地方歇歇脚。”5月28
念奴娇·临川文化颂
作者:万斌生  来源:老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地方文化  盛衰  华夏  沐浴  甘露  旧址  异彩  山洼  多机 
描述:念奴娇·临川文化颂
新春联
作者:关国成  来源:河南石油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企业  声震  相山  河南  东风  华夏  国运  祖国  科技 
描述:科技治国国繁荣 勤俭持家家兴旺 (湖南 姜宇康) 春逢东风鹏程远 国驰特色锦绣长 (河北田永平) 改革光照五湖四海 开放声震万户千家 (北京羊春坡)
汉族为何称为“夏”
作者:张再兴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族  汉民族  《说文》  篆文  舞蹈教育  夷狄  华夏  《周礼》  音乐  古人 
描述:“夏”,也称“华夏”“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所谓的“中国”即是指古代的中原地区,这是与周围的夷狄地区相对而言的。“夏”字篆文写作(?),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