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1)
报纸(66)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215)
历史名人 (7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28)
2009(26)
2007(16)
2005(17)
2001(8)
2000(14)
1999(20)
1998(9)
1994(6)
1982(9)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38)
戏文(5)
艺术百家(5)
河南戏剧(3)
园林(2)
艺术学报(表演类)(革新版)(1)
地图(1)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
语文教学通讯(1)
集成电路应用(1)
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
作者:施德玉  来源:艺术学报(表演类)(革新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词格  套曲  曲式结构 
描述:昆剧《牡丹亭•游园》套曲之研究
竹笛在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艺术地位
作者:邹建梁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地位  竹笛  昆剧  伴奏乐器  审美要求  演奏者  音乐 
描述:昆曲被誉百戏之祖,汤显祖的《牡丹亭》更是昆曲中的精品。由苏州昆剧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无论是在音乐、服装、舞台、灯光……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迎合了当代的审美要求。特别是音乐方面,在作曲家进行全新的配器编排以后,整个音乐层次分明,每一个曲牌在传统的伴奏基础上增加了若干其他的乐器,使得音乐更
浅析昆剧《1699·桃花扇》八艳主题音乐
作者:张艳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题音乐  桃花扇  昆剧  《牡丹亭》  人物形象  音乐结构  连贯性  熟悉感 
描述:戏曲中运用主题音乐贯穿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增强音乐结构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加强观众对音乐的熟悉感.主题音乐贯穿的配乐手法在新排昆剧剧目中的运用越来越突出.如新编昆剧<1699·桃花扇
生死可越,有何不可越 评坂东玉三郎主演的中日版昆剧《牡丹
作者:方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中日  生死  主演  中国北京  杜丽娘  歌舞伎 
描述:中日版昆剧《牡丹亭》继在日本京都,中国北京、苏州等地公演后,于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首次在沪亮相。被誉为日本梅兰芳的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出演杜丽娘。有人曾问,若有一天,杜丽娘由一个外国人来演,那将
传承与嬗变之间:关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纛”
作者:陈晓伟  来源:寻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嬗变  传承  《周礼》  典章制度 
描述:《周礼》中记载:及葬执纛,以兴匠师。纛为何物?《史记·项羽本纪》曰: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李斐的《集解》对纛做出了解释: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柱之。蔡邕也进一步描述它的具体形制:以牦牛尾为之,如
昆剧·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广州终于迎来了全本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还记得五年前,白先勇担任监制、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从台北大剧院起步,五年之后它已演出170余场,而广州观众也终于将有幸一睹它的“芳容
漫谈《紫钗记》的改编
作者:唐葆祥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改编  经典名著  折子戏  昆剧 
描述:今天昆剧演绎古代经典名著,不外乎缩编、折子戏串演、改编三法。上昆《紫钗记》采用改编之法。改编,就是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以当代的眼光予以梳理改动。首先,尊重原著,充分体现汤显祖的创作意图。《紫
古台传昆韵 牡丹迎世博
作者:尹雪峰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琵琶行》    古戏台  昆剧 
描述:继2000年的昆剧《琵琶行》之后,又一昆剧名作《牡丹亭》于今年11月8日被搬上三山会馆的古戏台。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三山会馆,位于世博会浦西世博园区东大门
昆剧《牡丹亭》在嘉定校区上演
作者:暂无 来源:同济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演出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许多同学在看完演出后纷纷要求加入“蓝韵雅集”昆剧戏迷俱乐部。(嘉定校区团工委
歌舞伎大师演出昆剧《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昨天下午,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现身于在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内举行的中日版昆曲《牡丹亭》新闻发布会上。11月17日至22日,作为第11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参演节目,年过花甲的日本老艺术家将登台历史久远的兰心大剧院,在《牡丹亭》中饰演向中国昆曲名家张继青学习的“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