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27)
学位论文(43)
报纸(33)
图书(26)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1)
才乡教育 (10)
地方文献 (7)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58)
2011(50)
2009(52)
2007(39)
2005(24)
2004(34)
2002(27)
2000(16)
1997(16)
1996(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52)
江西教育(9)
江西社会科学(9)
中州今古(5)
学苑教育(5)
百花文艺出版社(4)
新华月报(上半月)(1)
农村发展论丛(1)
高校理论战线(1)
四川举子和巴蜀书院
作者:子墨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学运动  四川社会  书院  中国古代  巴蜀  经济文化  王安石变法  熙丰变法  举子  士子 
描述:兴学"。
“文人”与“官人”的身份纠结:解读王安石的另类孤独
作者:高智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孤独  北宋  司马光  选拔人才  纠结  富国强兵  墓志铭  江苏  改革 
描述:君有才能而居下位,像这样离俗独行之士,命运多舛,仕进壅隔,“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而卒”。王荆公很是纠结:怎么到了这个职位就完了,是谁在主宰这些读书人的命运,“谁或使之?” 王安石不是伤许平的死,他是在“呜呼”所有个性文人的命运。在他看来,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的儒生,是不能成为“士”的。他写了篇《读孟尝君传》,力排众议,把孟尝君选拔人才的标准奚落了一番,认为他所招徕的“人才”无非是“鸡鸣狗盗之徒”。荆公认为,“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悔,困辱而不悔”(《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只按照自己意志行事,被人谩骂讥讽和欺辱却不悔恨,才是真正的“文人”。王安石提高了文人的标准,要踏入“士”这道门坎,说白了,行动上要“特立独行”,思想上要“卓荦不羁”,这就与传统礼教相去甚远。宋以文立国,以诗赋取士,数不清的温柔敦厚的儒生,亦步亦趋,鹦鹉学舌,铸成了这个庞大帝国金字塔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