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5)
期刊文章(2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
地方文献 (6)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2)
2012(6)
2011(9)
2010(4)
2009(4)
2008(2)
2007(3)
2006(3)
1997(1)
1995(1)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2)
党建(1)
北方新报(1)
台声(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
读写月报(高中版)(1)
新闻与写作杂志(1)
镇江日报(1)
共产党人(1)
艺术百家(1)
论《牡丹亭》中情、理、“并露而周施”
作者:徐振贵 焦福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并露周施  并露周施 
描述: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其创作主旨乃是歌颂至情战胜天理,这似乎已成为当前学界主流评论的共识。但本文认为,《牡丹亭》其实乃是情、理、并露而周施,是儒释道三教既对立又日渐融合的大势所趋背景下的产物。
不可使尽
作者:张怀武  来源:共产党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中国青年  王安石  行草书  代表团  胡锦涛  京都  日本 
描述: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四句俗谚本是《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中的篇头语。但是当我在日本京都今日庵见到用行草书就的这四句条幅时,不胜惊讶,印象极深。那是1985年
桂花香万山秋
作者:暂无 来源:镇江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自古以来,桂花就是秋天的象征,也可以说是到了无桂不秋的地步。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栽培的历史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早在《山海经》中就有“招摇之山,其上有桂”的记载;爱国诗人屈原的《九歌》中也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还有汉代东方朔的《七谏》也有“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的描写。这些诗句至少说明
与静——观察与思考
作者:艺舟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与静  化静为  辩证法  观察与思考  表现手法  辩证关系  静力学  司马迁  王安石  动力学研究 
描述:现手法上,则有以写静、化静为等不同的艺术境界。
应是连续的动作
作者:院培卿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应是连续的动作
楚简书法的笔法与体
作者:邢文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楚简书法的笔法与体
2006应是强化对农宣传的起之年
作者:张振华  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农宣传  社会主义新农村   
描述:”的现状及其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短板”性状况和关键性地位;广播电视应从中国国情、“三农”实际和中央关于把“三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出发,改变重城轻乡、冷漠“三农”的状况, 在资源配置上强化对农宣传,农业大省应开办专业对农广播、电视;广播电视是公共资源,国家不仅有权指配频率、频道用于对农宣传,而且有责任把对农广播电视
马王相煎 泛蓝
作者:暂无 来源:台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民党  马英九  金平  民进党  多数族群  少数族群  总统  立法院  候选人  党内 
描述:王金平敲打马英九的工具。对王金平的惊人表现,有人说,是意气之争在其内心占了上风;也有人立即要与其划清界限:更有人大胆推断,这是王金平要“出走”国民党的征兆。一时间,王金平到底做何打算,其出路何在,令岛内众说纷纭。王金平与马英九,为了“总统”候选人展开竞争,虽然至今斗而不破,但媒体普遍推测,前景并不乐观。并指出,民进党所用最简单可行与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离间马英九与王金平的关系。一个分裂的国民党根本无法与民进党抗衡,那是必输之局。所以,对马英九来说,不但不能对王金平“相煎太急”,更应该要诚心诚意来“三顾茅庐”,用真心与大义来打动王金平的心!
《牡丹亭》沙溢真情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新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央视消息由孙菲菲、沙溢主演的电视剧《牡丹亭》正在横店热拍,新剧根据古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的同名戏剧改编。剧中孙菲菲和沙溢化身汤显祖笔下的一对痴情男女,为追求真爱奋不顾身。 名著《牡丹亭》因脍炙人口的故事而广泛流传,曾通过各类艺术形式表现在舞台上,故事讲述了南宋年间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与书
右玉:那叩灵魂的风
作者:何建明  来源:党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县委书记  灵魂  植树造林  新中国  雷公山  晋西北  绿化  马头山  战役  大风 
描述:60年前,位于晋西北边陲的右玉县谁都不敢去。因为那里的风大,最大的风速一秒竟达21米,如箭飞,如鞭抽……"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中的右玉"不植桑蚕不种麻"、"百里竟无一家人"。红家山、雷公山、马头山、老龙山……山山秃顶,丘丘披厚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