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浩/作家
-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鉴赏版 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浩 作家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
描述:李浩,男,1971年生于河北海兴,当过八年小社员。一向耽于幻想与虚构,耽于无用,学习过美术和写作,资质平平,一直在狂妄的自信和深度自卑间摆荡。
-
想起了作家刘绍棠的恩师
-
作者:郭良 来源:新课程(综合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多媒体 刘绍棠 小学语文 深化理解 作家 课堂教学 情景创设 传统教学方式 课堂导入 语文教学
-
描述:前几天,观摩了三节小学语文课,看到整节语文课上,不见板书一个字,多媒体被用到极致,课堂导入用多媒体,情景创设用多媒体,内容再现用多媒体,深化理解用多媒体,课堂拓展用多媒体……诚然,多媒体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
刘绍棠:真正懂得毛主席《讲话》的作家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刘绍棠 毛主席 作家 工农兵群众 讲话 乡土文学 文艺工作者 艺术民主 文艺创作
-
描述:尽管刘绍棠已辞世15年了,但人们还是把他的名字时时挂在嘴边。人们不称他中国作协、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人大常委会委员,却依旧像他活着时那样亲切地称他"绍棠"、"我们的绍棠",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他
-
校园应是作家再成长的土壤
-
作者:韩浩月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 五四时期 二十年 城市文学 土壤 社会思潮 公共活动 自娱自乐 黄金时代 象牙塔
-
描述:家的影响不再,和他们躲在自我小天地里自娱自乐不无关系。写城市文学的作家没在城市
-
心灯:病中的作家王默沨
-
作者:张峻 来源:长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篇小说 作家 写作 文学 八十年代 刘绍棠 大公报 青海湖 编辑部 老师
-
描述:省的当红作家,曾连续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尤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踏莎行》问世,反响强烈。《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相继发表了评论,江苏广播电台全文配乐连播。他那时在文艺界很是
-
作家的口才
-
作者:王玉国 来源:上海企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口才 女作家 梁晓声 中国共产党员 记者招待会 提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品 现场
-
描述:》、《豆棚
-
戏曲作家应有的素养
-
作者:王安葵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文学 戏曲创作 剧作家 素养 作品 创作规律 关目 题材 汤显祖 西厢记
-
描述:样的素养呢?简单地说,应该有慧眼、诗情、巧思、匠心、妙笔。
-
黄英 新单曲《远歌》首播邀前辈吴彤共同演绎
-
作者:暂无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远歌》 黄英 演绎 制作 音乐 创作 民间 顿悟
-
描述:随着黄英2012年全新EP发行进入倒计时,率先曝光的第一主打歌《远歌》即揭示出了非几的制作班底:黄英和吴彤,姚谦和曲世聪,组成了一支包含民间新生和音乐世家,台湾创作和内地制作的多元团队,创作取材更是丰富多元。
-
“史张版”遭前辈艺术家批评,史依弘回应—— “《牡丹亭》可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曲终人未散,2012版《牡丹亭》引起的争议持续发酵。本版6月5日刊发《昆曲<牡丹亭>新增“史张版”梅派青衣扮杜丽娘有无“皮黄”味成一大看点》报道了一些观众和戏曲专家对这一版《牡丹亭》的不同意见,当天,蔡正仁、张静娴两位昆曲名家发表看法,认为史依弘较传统昆曲唱法提高了两个调门,“昆味不正”;张军在
-
2012版《牡丹亭》改得让前辈“很心痛”主演史依弘回应“没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上海记者站专电(记者 张硕)由史依弘、张军主演的2012版《牡丹亭》月初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连演了三天。在赞声之外,也有不少热爱昆曲的戏迷写出长文对音乐、唱腔、舞美、灯光各方面进行商榷。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和张静娴两位“熊猫级”的老艺术家更是直言“草率了”。昨天,主演史依弘在接受采访时回应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