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4)
报纸(224)
学位论文(1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0)
地方文献 (27)
地方风物 (15)
非遗保护 (4)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102)
2013(48)
2012(49)
2010(47)
2008(40)
2007(29)
2006(36)
2005(14)
2000(9)
1996(5)
按来源分组
河北学刊(4)
档案学研究(2)
物流科技(1)
祖国(建设版)(1)
名作欣赏(1)
甘肃理论学刊(1)
求索(1)
科学中国人(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
广陵书社(1)
《周礼》中的玉器贡赋制度
作者:叶友琛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代  玉器  贡献  制度 
描述:文章以《周礼》所载,结合考古及史料,对关乎周代玉器来源的有关制度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认为,周王朝的玉器(包括玉料)来源,有王朝自营、王畿九赋、诸侯九贡等三个渠道;其中,王朝在国土内的直取和在直辖
青年应是当代中国创新创业的先锋队
作者:雷家骕  来源:中国青年科技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业  创新  当代中国  生产要素  商业机会  技术前景  商业价值  商业利润 
描述:实践中探索学习与
论《周礼·考工记》手工业职官系统的特征
作者:李亚明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手工业  职官  制度 
描述:《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所记工艺分六类三十个工种,包括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等,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考工记》手工业职官系统具有层次性和有序性的特征。
芭蕾《牡丹亭》,一次后现代实验
作者:应妮 丁尘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后现代主义  芭蕾  创新 
描述:如果,一出戏为了创新创新,而忘了创新的目的,那创新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电视编导应是“杂家”
作者:徐纳维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编导  电视编导  思想  思想  敏感  敏感  艺术  艺术  创新  创新  杂家  杂家 
描述:本文就电视编导在电视媒体中的重要性,以及所应具有的素质,着重论述了成为一名优秀电视编导的必要条件——应是一位杂家。
校长应是良好制度的维护者
作者:姚树洲  来源:教育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长  学校管理  教育教学  制度建设  和谐  学校发展  教师团队  发展目标  学校教育  工作实践 
描述: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的领导,是学校的灵魂。作为校长,如何有效地率领自己的教师团队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得出以下三点感悟。
中国历代法制史(节选)
作者:浅井虎夫 邵修文 王用宾  来源:法律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中国历代  人种  制度  周礼  国民特性  政体  时代  井田  阶级 
描述:目次叙言叙例言一、汉人种之建国二、唐虞三代之法制近世言国家,学者凡柝政体为二种:一专制,一立宪。原斯二者之所以异,异乎其政体之组织而已。法制者,固组织政体之全部形式也。故不明一国之法制,则一国之政体必无由明。政体既无由明,而欲改良进步以期达乎完全组织之域,犹筑室者不先厘划
特色、创新应是关键词
作者:李滨生  来源:当代工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会运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工会  工会工作  时代特征  工人阶级  工会建设 
描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大命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是这个大命题的一部分,解决起来需要一定条件。我们是否已经具备?过去的成绩对于未来,又传承了哪些积极意义?全总研究室主任李滨生同志,对此有精辟论述。
脚踏实地争当创业创新排头兵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月24日下午,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浩,副县长卢志伟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先后走访慰问了我县4家重点企业,对他们在上一年取得的好业绩表示祝贺,并要求这些企业继续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争做创业创新
全业务时代更需要创新
作者:姚春鸽  来源:人民邮电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08年,中国电信业重组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全业务时代。从网络运营到业务提供,从发展用户到拓展市场,全业务时代的运营商都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而在最基础的硬件层面,不断演进并将最终走向融合的网络,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全业务时代?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详细解答了这一问题,并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