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6)
报纸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按年份分组
2013
(2)
2012
(1)
2001
(1)
2000
(1)
1998
(1)
1995
(1)
按来源分组
老年世界
(1)
寻根
(1)
科技文萃
(1)
快乐老人报
(1)
初中生(B)(作文)
(1)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四川统一战线
(1)
相关搜索词
地理区域
王安石
园丁
字开始
别称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别称】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中国的
别称
作者:
卢金栋
来源:
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我国古代
华夏族
王昌龄
方之中
地理区域
别称
《周礼
西域
歌行
描述:
中国的
别称
古代文学家
别称
漫谈
作者:
景遐东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陶渊明
别称
欧阳修
杜甫
《说文解字》
李商隐
孟浩然
王安石
郡望
描述:
古代文学家
别称
漫谈
小学生作文呼吁
别称
老师为园丁:应是导游
作者:
暂无
来源:
初中生(B)(作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作文
园丁
老师
导游
别称
呼吁
约定俗成
花朵
描述: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花朵因园丁们的浇灌而成长——对于这个约定俗成的“天然比喻”,如今有孩子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拗相公”是王安石
别称
作者:
暂无
来源:
快乐老人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林彪私下批评毛泽东,称他为“拗相公”,这最早是王安石的
别称
。 《警世通言》有篇小说写王安石变法失败:“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因王安石极为固执,不允许任何人反对
猪的雅号和
别称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技文萃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游记》
《庄子》
《尔雅》
《诗经》
《周礼》
雅号
《小雅》
《史记》
字开始
贡品
描述:
中国从有文字开始,就有关于猪的记载。如《诗经》称之为豕。《庄子》称之为豨,《周礼》称之为豚,《尔雅》称之为彘等。 猪是古代的明堂贡品。《小雅》就有“献豜于公”的诗句。《史记》尊之为乌喙将军。《西游记》称它为“木公”。
十九世纪徽州民俗风情的素描
作者:
王振忠
来源:
寻根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家
汤显祖
晚明
诗句
民俗风情
别称
徽州
黄山
齐云山
皖南
描述:
十九世纪徽州民俗风情的素描
第二十九讲 民俗(五)
作者:
李霞
来源:
老年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
中秋节
传统节日
《周礼》
农历
习俗
别称
礼制
描述:
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在《周礼》一书中已有提及。后来文人学者、贵族也私下效仿,对月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流传至民间,渐渐成为了一项传统活动。发展至唐代,因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最终成为固定的节日。到宋时,中秋节已十分盛行。在北宋京师,到了中秋之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更衣焚香拜月,述说心愿祈求月神的保佑。南宋时,人们互相赠送月饼,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会舞草龙、砌宝塔等。到了明清,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了重要的节日之一。烧斗香、树中秋、点宝塔、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将节日点缀得丰富多彩。 关于中秋,还有很多传说,如吴刚伐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无盐拜月等,这些美好的传说流传很广,为节日增添了无限浪漫的色彩。今天,人们仍愿意设宴赏月,合家团圆。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