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644)
期刊文章(5478)
会议论文(96)
学位论文(29)
图书(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991)
地方文献 (210)
地方风物 (22)
宗教集要 (13)
才乡教育 (13)
非遗保护 (11)
红色文化 (10)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81)
2012(344)
2010(315)
2009(310)
2002(156)
2000(153)
1998(136)
1997(135)
1991(77)
1960(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2)
剧影月报(11)
文学遗产(8)
电影评介(6)
南风窗(5)
艺术百家(5)
书城杂志(2)
新课程.教师(1)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复印报刊资料(电影 电视艺术研究)(1)
沈璟、汤显祖批评印象
作者:冯俊杰 董慧敏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璟  沈璟  汤显祖  汤显祖  批评  批评  印象  印象  戏民艺术  戏民艺术 
描述:折天下人的嗓子。近现代学者多崇汤贬沈,其实是在用文学挤兑音乐。文学与音乐没有可比性。在中国戏曲史上,汤沈二人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后人不该强分其高下,还是应该将汤显祖和沈璟的成就与影响同等看待为愈。
《红拂记》批评接受研究
作者:张惠兰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拂记》  接受研究  批评  演出状况  戏曲舞台  《牡丹亭》  《西厢记》  《红》 
描述:五百多年前,19岁的张凤翼在其新婚燕尔之际,创作了一出《红拂夜奔》,轰动一时。此后,它活跃在了戏曲舞台上。虽然《红拂记》(以下简称《红》)在现代仍有京剧、川剧、滇剧等地方剧种演出,但它在古代的演出状况已无法再现。由于明清两代戏曲品论相对活跃,尽管对《红》的关注比不上《牡丹
胡应麟的史学批评
作者:白云  来源:红河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史书占毕》  《史书占毕》  史学批评  史学批评 
描述:章学诚《文史通义》之间十分重要的一部史学批评著作。
试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品评批评
作者:程华平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品评批评  中国古代戏曲  祁彪佳  中国古典戏曲  戏曲批评  戏曲作品  戏曲研究  作家作品  戏曲创作  汤显祖 
描述:本文以吕天成《曲品》、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与《远山堂剧品》、高奕《新传奇品》等为主要考察对象,对戏曲品评批评的定品原则、品评批评的具体方法加以分析与总结,以揭示品评批评在我国戏曲理论批评中的独特价值
论梅鼎祚的戏剧批评
作者:陈晨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批评  梅鼎祚  戏剧作家  《玉合记》  中晚明  汤显祖  创造力  批评家 
描述:入探讨,笔者不揣谫陋,立此为论。
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学批评
作者:汪毓和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研究  世界 
描述: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学批评
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作者:何玉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
青春应是轻舞飞扬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  兴趣班  幼儿园  舞蹈  学校  初中  学习 
描述:啊!马上就要初一的我突然又喜欢上了街舞,唉,对于一个这么热爱舞蹈的人,应该怎么选择呢?——cloud
从国家考试的立场看八股文:论艾南英对八股文的建设性批评
作者:陈文新 王炜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南英  艾南英  晚明  晚明  八股文  八股文  国家考试  国家考试  建设性批评  建设性批评 
描述:南英将八股文提升到载道的高度,倡扬八股文稳实周密、醇正典雅的审美风貌。艾南英对一部分八股文的批评,所体现的乃是建设性的品格。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应是哲学层次的发现:马克思的发现片论
作者:张凌云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  理论前提  理论前提  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  哲学层次的发现  哲学层次的发现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描述:本身即是马克思哲学。前者改变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导致唯物史观成为直观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后者则使唯物史观失去了内在的哲学维度而走向实证化。其实,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它是把实践唯物主义运用于历史的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剩余价值的发现,均奠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人与对象世界在实践中生成的辩证法的基础之上。所以,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并非唯物史观,而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