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328)
期刊文章(1786)
图书(66)
会议论文(27)
学位论文(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21)
地方文献 (132)
地方风物 (26)
宗教集要 (16)
才乡教育 (15)
非遗保护 (10)
红色文化 (9)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1097)
2013(161)
2012(312)
2011(282)
2010(456)
2009(277)
2008(187)
2000(80)
1973(6)
按来源分组
上海证券报(11)
淮北日报(8)
经济日报(8)
商丘日报(7)
科技日报(4)
金华日报(3)
蜜蜂杂志(2)
中国市场(2)
高中生之友(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寂寞一馆
作者: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纪念馆  王安石  临川文化  城市  宋朝  民族文化  中医学校  第一声  角落  强国富民 
描述:沐浴在临川文化里,如一个贪婪的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甜甜地、静静地吮吸着,身体便迅速地成长起来。
绍先赞我州新农村建设
作者:苏华  来源:凉山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  生产发展  会东  产业支撑  管理民主  宁南县  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发展  试点村 
描述:本报讯25日上午,我州在昌召开座谈 会,向来凉山调研的全国政协常委绍先详细 介绍了我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 此前绍先一行已经深入到德昌、会理、会东、 宁南、普格五县乡村,进行了详细
年轻深圳捧古老《牡丹亭》
作者:李桂茹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春版昆曲《牡丹亭》1月6日至8日在深圳上演,全剧分为上中下部分,演出全长9小时。该剧成为深圳历年来最火爆的戏曲类商业演出,首场演出门票全部售罄,第二、第三场也都有着九成多的票房,打破了近年戏曲类
青春版《牡丹亭》后的思考
作者:罗慧林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05年,戏曲界一个热点事件是白先勇先 生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在高校巡演获得 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不是可以说昆曲的热潮已 经来临,昆曲已走向大众,可以和流行音乐抗 衡?有些人这样乐观估计,我想,我们还是要报 以低调的冷静。$$ 不可否认,青春版《牡丹亭》对于昆曲这“阳 春白雪”的高雅艺术的推广
词作家 陈道
作者:暂无 来源:歌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音乐  时代特征  创作风格  代表作品  广东省  电视台  四川  词作家  体裁  广汉 
描述:陈道,1971年出生,四川广汉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联委员、现为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创作员,国家二级编剧。创作风格多样,体裁广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次在国家、省市电视台、电台
“把用到百姓身上”应是医改核心
作者:舒圣祥  来源:中国社会导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百姓  医改  受访者 
描述:一项调查显示,79.7%的受访者对即将出台的医改新方案充满期待。他们希望这个方案能从体制上把当前医疗界的沉疴一扫而光。在谈到“新的医改方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58.7%的人认为“如何把政府投入切实用到老百姓身上”才是最关键的。[第一段]
我所知道的女诗人
作者:陈子善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适  女诗人  新诗史  中国新诗  三十年代  滕固  施蛰存  诗文集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创作 
描述:一世事有时真是难以预料。一个多月前,我在课堂上讲"中国现代文学与传媒",不知怎么嘴一滑,说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诗人芳,在座博士生中无一人知道这位才女。我想就是大学里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的教授、博导
“三昧”仍应是“味”
作者:吴作桥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昧  味”  《鲁迅研究月刊》  味书屋”  先生  读书 
描述:“三昧”仍应是“味”
鲜食大豆春1号
作者:汪洪洋 陈长红 刘劲兵 吉建成  来源:上海蔬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鲜食大豆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大豆品种  栽培表现  淮地区  大豆种植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栽培技术  江苏省 
描述:1号为春播晚熟鲜食大豆品种,由江苏省徐州农科所选育而成,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淮地区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作为鲜食大豆种植,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渭的书画艺术特征及其市场行情
作者:盛青 何鸿  来源:艺术与投资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卉  题画诗  青藤  明代  绘画艺术  花鸟画  汤显祖  牡丹  艺术特征 
描述:渭曾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画四",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并未得到后人的完全认可。如清代周亮工说:"青藤自言书第一、画次、文第一、诗次,此欺人耳。吾以为《四声猿》与草草花卉俱无第二(《赖古堂画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