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73)
期刊文章(1327)
图书(30)
学位论文(28)
会议论文(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05)
地方文献 (75)
非遗保护 (39)
红色文化 (34)
才乡教育 (12)
宗教集要 (6)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267)
2012(266)
2011(223)
2010(415)
2009(242)
2008(137)
2007(111)
2006(65)
2004(49)
2001(3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9)
抚州日报(20)
光明日报(11)
中国戏剧(8)
经济日报(4)
戏曲研究(3)
经济晚报(2)
闽江学院学报(2)
福州师专学报(2)
中国民族博览(1)
江西广昌祭祀本质论:以甘竹曾村为例
作者:陈利利  来源:大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  广昌  祭祀  祭祀  本质  本质  曾村  曾村 
描述:广昌于每年新春酬神祭祖演出一次,数百年未中断,并成为当地一种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由于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古老祭祀性质,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即以广昌甘竹曾村为例,在先前学者研究
江西广昌舞台程式的民俗书写方式
作者:陈利利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  广昌  舞台程式  舞台程式  书写方式  书写方式 
描述:质文化遗产重要元素的遗存.
明清民歌时调在戏曲中的传播艺术:以江西地方戏曲"广昌"
作者:陈利利 章军华  来源: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戏曲  戏曲  传播  传播     
描述:中国古代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歌时调的影响.戏曲在故事题材的借用、演唱体制的引入、艺术表现手法的模仿、叙事技巧的借鉴等方面,都能看到民歌时调的影子,即使戏曲发展到明清传奇阶段,其演唱机制中,仍有许多深刻的民歌时调记忆.
浅析戏曲艺术的民间性本色:以江西广昌为例
作者:陈利利  来源:民办教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  广昌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民间性  民间性 
描述:方面的深层关联,也正是民间性特质的渗入,使广昌始终保持着一种鲜活的状态。
圣”的最后一幕
作者:马布衣 郑辛遥  来源:上海支部生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深呼吸  汤显祖  纪念馆  主人 
描述:赴浙江遂昌,奔青山绿水而去。随主人一路走仙霞岭、南尖岩、神龙岩……无垠苍翠催你深呼吸,“大氧吧”名不虚传哩。入夜回城,被引入一座紧凑的古宅——噢,明代“圣”汤显祖在此当过五年县令,开笔《牡丹亭
何必“闭锁”
作者:   来源:中山大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你可知,窗外黄鹂娇滴滴;你可晓,湖畔游人笑盈盈。莫道足不出户通天下,昨夜多少花落你未明。何必“闭锁”? ———题记 这个寒假,宅一族再次掀起了一阵狂澜,宅男升级为“闭锁”,宅女变身成
“诗语”的审美
作者:吕进  来源:中外诗歌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语言  西方文学家  审美  言说方式  “借用”  交际功能  抒情功能  王安石 
描述:的讲话”。
宜黄《牡丹亭》贺新春
作者:程孝平 刘晓刚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春节将至,为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宜黄县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的优势,在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版本上,组织文艺专家精心创作排演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宜黄剧目《牡丹亭
央视聚焦宜黄抚州采茶戏
作者:兆明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抚州讯 记者周文平报道: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大型戏曲文化专题片《长江话》摄制组,本周六将赴抚州市拍摄采访宜黄和抚州采茶戏,将通过精美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对这两个古老种的古今演变、历史故事
探访宜黄、抚州采茶戏风韵央视《长江话》本周六来我市拍摄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大型戏曲文化专题片《长江话》摄制组本周六将来我市拍摄采访宜黄和抚州采茶戏,将通过精美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对这两个古老种的古今演变、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