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作者:龚令民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史  陈寅恪  太阳  许慎  代表  英国人  说文解字  化成  天地人 
描述:如果你问英国人,太阳为什么是sun,他肯定答不上来;同样的问题假如你问中国人,估计只要上过学的都觉得你挺无聊。记得小学一年级刚识字那会,老师就不厌其烦地说,日最初是一个带点的圈,圈代表太阳,点代表太阳中的阴影。后来随着书写介质的变化就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样子。
也谈说明书
作者:王小铁  来源:班主任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明书  《班主任之友》  老师  李镇西  王益  体罚 
描述:2008年6月5日,王益民老师在班主任之友论坛发帖说明书就不是体罚了?,一时间众说纷纭,许多班主任包括著名的班主任李镇西老师也参与了这场讨论,王益民老师对众网友的观点一一批驳后,集结成文
春节的古诗
作者:暂无 来源:课外生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春节  孟浩然  王安石  气候  牧童  爆竹  赵孟  风送  桃花 
描述:春节的古诗
补白:舒同信服翰林
作者:崔向华 世一  来源:学习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舒同  翰林  翰林  写信  写信  补白  补白  旬邑县  旬邑县  老百姓  老百姓  部主任  部主任  主持者  主持者 
描述:红一军团长征到达陕北,在旬邑县,头天老百姓看到一个小个子红军在刷标语,第二天开群众大会,主持者宣布:“请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舒同同志讲话。”下面一片掌声——原来正是那个刷写标语的红军娃呀。
王安石的红“囍”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宋慧敏 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值得铭记的转折点,遇上一个人、发生一件事,整个命运就来一个腾挪转折,转折之后,万紫千红,无边风景一时新。若是名人,历史还会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曲笔演义,真真假假,倒也不是毫无凭据。庆历二年(1042年)是北宋名相王安石(右图)的转折点,跃龙门娶娇妻,
“脸”小考
作者:宋蕾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脸”  小考  《破阵子》  《江城子》  《浣溪沙》  现代汉语  晏殊  张泌 
描述:是“红脸”这个“脸”应该怎么解呢其实,“脸”所指并非今天我们以为的脸。“脸”是个后起,在古代汉语中是用“面”指今天的“脸”。“面”为象形字,其起源大大早于“脸”。《易经》中就有卦辞:“上六
贴“囍”的由来
作者:向荣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囍”  由来  婚庆 
描述:如今,不论在城镇还是乡村,人们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贴上大红的“囍”。这一习俗的由来,据传与宋代的王安石有关。
王安石与双喜肉的来历
作者:暂无 来源:内蒙古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话说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个富户人家在用对诗的方法选女婿。许多人围在那里,有看热闹的,有真想给人家当女婿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对上诗来。 王安石凑上去细一打听,原来,这诗的上联是小姐自己出的,求对下联。上联写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王安石心想,这位小姐还有几分文才,不觉已有
由“绿”谈形容词的炼字
作者:闫西雷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  炼字  形容词  王安石  “满”  “过”  “到”  反复 
描述:说起炼字的范例.人们往往会想到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据说这个“绿”是王安石经过反复琢磨才选定的。原先用过“到”“过”“人”“满”等,都觉得不好,最后才改定为“绿”。王安石能诗
王安石会才女发明“喜喜”
作者:暂无 来源:番禺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北宋时,20岁的王安石赴京赶考,到了江宁马家镇,该镇马员外正在征联择婿。马员外之女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马员外依女意以联择婿,门上所挂两盏走马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想会会这位才女,可惜没有时间,只好与书童继续赶路。 王安石会试第一个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