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与《红楼梦》的两种关怀:「情」与「女性」
-
作者:王月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怀 情 女性 牡丹亭 红楼梦
-
描述:紅樓夢》,其文本的最大意義在哪裡?第三、應當如何評比《牡丹亭》與《紅樓夢》二者文本精神之間的承續與轉化?在學術上,本文一方面延續筆者「清代紅樓夢繡像研究」(1992),該書處理《紅樓夢》小說繡像在清代流傳之審美觀,另一方面結合筆者近年在中國性別研究上關注的心得;職是,本文擬就明清兩部最重要之「言情」經典:一是十七世紀的明代萬曆《牡丹亭》,一是十八世紀的清代乾隆《紅樓夢》,深化其對「情」與「女性」的關懷,從而抉發明清時期即與現代生命價值相合的遙音,以突顯文本之人文意義,且以「關懷」命題,希望指明文本的意義所在,在人際頻繁卻關懷淡薄的現代生態中提供一點思考。本文研究文本,嘗試將文本與性別、關懷倫理學作某種程度的學科整合,用以擴大文本解讀的更多義的可能性,延伸豐富而共存的意義;特別針對男性筆下的女性形象的剖析。先個別分析《牡丹亭》、《紅樓夢》「情」書寫與「女性」書寫的層次,再比較二者在「情」書寫與「女性」書寫,並及活動空間的對照與承續。二者以「情」命書,如杜麗娘之情、賈寶玉之情各自承載了作家的經歷與身份、代言的成份與層次,杜麗娘與柳夢梅之情、賈寶玉與林黛玉之情的背景、結局與運作過程,杜麗娘、林黛玉等女性的經驗與活動、空間與才藝,文本尊重或弘揚女性的意識。杜麗娘、柳夢梅、賈寶玉、林黛玉等敘述故事之角色為《牡丹亭》與《紅樓夢》作家代言,而成為文本中的「理想情人」。而「佳人」典型是作家以女性角色之「理想女性」,對杜麗娘、林黛玉一類女性,文本塑造其理想性的同時,女性的長期性別困境也被書寫出來,成為文本中相當重要的敘述。再者,過去研究明清女性處境與形象的,多認為男性文本往往流於「父權宰制」,立場偏頗。然而相對於女性文本,男性文本猶有可開發之處;並且,明清時期對女性發出友善的不乏男性意見,這些男性巧合地與「尊情觀」的作家多有重疊。意識往往早於實踐,學者指出早在十八世紀西方女權主義興盛之前,中國在十六、十七世紀明清時期即有女性意識之萌動,既啟蒙了新的婦女思想,並且為近代引入西進的女性思想準備了思想基礎。是以文分五章。第一章:揭明研究動機、範圍、方法與題旨,特別從「情」與「女性」的歷來討論說明作家「關懷」的心理基礎,包含「情」、「女性」在中國思想長期討論或型塑,如儒學或政教、政策對於「情」與「女性」書寫的影響,晚明「情」與「女性」書寫的思想背景,「情」的正面看法,與「女性」的制約、反應、表現。第二章:討論《牡丹亭》的「情」與「女性」之書寫與關懷,包含湯顯祖際遇與其「為情作使」之生命志願的轉向與貞定,《牡丹亭》「情」主題之內涵與層次,杜麗娘與柳夢梅「情真」之歷程與美學意義。第三章:討論《紅樓夢》的「情」與「女性」之書寫與關懷,包含文本中作家曹雪芹「大旨談情」的訴求,《紅樓夢》「情」主題之內涵與層次;賈寶玉、林黛玉「情盟」歷程與美學意義;林黛玉、王熙鳳、賈探春等女性才藝之意義。第四章:比較二部文本,包含文本繼承,「情」與「女性」關懷意義與差異、轉化與對照,如「情」、「理想情人」,「理想女性」與女性空間轉變的意義。第五章:歸結《牡丹亭》與《紅樓夢》男性文本,其對自身與女性關懷之價值與在現代的意義。
-
王安石关怀青年
-
作者:杨华林 来源:老人天地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关怀青年
-
党的关怀暖人心
-
作者:齐国强 来源:中州统战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野县 张铭 中国 社会福利 河南
-
描述:党的关怀暖人心
-
教育应是一种关怀
-
作者:吴友智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理念 学生 个性发展 个性张扬 教育方式 教师 师德 以人为本
-
描述:教育应是一种关怀
-
学校应是温情与关怀的聚集地
-
作者:暂无 来源:生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学校应是温情与关怀的聚集地
-
当地回应是“人文关怀”
-
作者:暂无 来源:泉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当地回应是“人文关怀”
-
班主任应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
-
作者:张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班主任 班主任 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 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精神关怀 精神关怀 角色形象 角色形象 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 平等 平等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 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
-
描述: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班主任应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以至爱的情感、平等的视角、交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理解。而作为班主任,更应以
-
关怀空巢老人社区应是“主力军”
-
作者:韩和平李丹 来源:孝感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关怀空巢老人社区应是“主力军”
-
终极关怀应是学生的幸福体验
-
作者:朱振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学校文化 “人性化” “和谐” 人文校园 第二高级中学 关注学生 科学研究院 优质教育 学校教育
-
描述:终极关怀应是学生的幸福体验
-
生态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
作者:范恒 来源:广西教育B(中教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态课堂 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
-
描述: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从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关注"人"是生态课堂的核心要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