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2)
报纸(159)
图书(24)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5)
宗教集要 (162)
地方文献 (50)
地方风物 (8)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8)
2013(19)
2011(28)
2009(14)
2007(10)
2002(7)
1997(9)
1995(8)
1992(3)
1990(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
法音(12)
东南快报(8)
抚州师专学报(2)
东方翻译(1)
棋艺(象棋)(1)
儿童时代(中高年级版)(1)
香港文汇报(1)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
森林与人类(1)
本周海西茶城岩茶赛 陈郁指点打分要诀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赛后的讨论研究对评茶技艺的提高大有益处,茶友们自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 □本报记者 宋向洪 文/图 上周回顾>> 新德茶厂首夺月冠军 积分榜黄新礼一路领先 上周日在华林路中央公馆泉岩名茶举行的铁观音茶赛,共进行了两轮清香型铁观音茶赛,先是首轮月赛的第四个周赛,决出第四个周冠军之后,再与前三周
培英译《邯郸记》的文化传输:以目的论为视角
作者:杨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文化  文化  目的论  目的论  纪实翻译  纪实翻译  工具翻译  工具翻译 
描述:)等。他们把翻译看作是交流行为,认为翻译研究的中心是文化转化而并非语言转换。译文的目的是翻译的最高准则,一切翻译行为都应该围绕该目的进行。 汪培教授的翻译目的是把中国古典文化的真正面貌和精髓
读《唐典》的一些体会
作者:王永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典》  《周官》  《周礼》  唐史 
描述:《唐典》是研究唐史必读书之一。《唐典》的性质和价值如何?其撰著形式依托《周官》体裁,则唐代的职官是否与《周礼》有关?这又涉及《唐典》施行与否。为了读懂这部书,这些问题是必须要了解的。按刘肃
弘一法师真迹现身本寂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该寺于1990年重修时,一小伙送来了这部手稿 本报讯 “在走访瑞安本寂时,居然让我发现了弘一法师的《地藏王经》手稿真迹。”昨天,年逾古稀的瑞安李秉钧老人兴奋地向记者透露了这一信息。 据悉,李
总结过去 开拓未来:中国法制史学十年
作者:张晋藩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史学  《尚书》  《周礼》  《通典》  《通考》  《通志》  刑法志 
描述:经历了十年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初创阶段(1950年至1961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国法制史学开始新的创业
“国学”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 经学浅释()
作者:陈安  来源:商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王学派  陆九渊  国学  阳明学  浙东学派  明代  王守仁  南宋  代表 
描述:陆王学派陆王学派是宋明理学的又一重要流派,其创始人是南宋陆九渊,杰出代表是明代王守仁(王阳明),因此得名陆王学派。陆王学派的核心是唯我。朱熹主张先格物再至知,陆九渊则认为格物和至知是并行不悖的。王阳明则在陆九渊的基
评茶界的女能人-记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陈郁
作者:方欣  来源:福建茶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龙茶  武夷岩茶  技术工作  茶叶  技术领域  铁观音  福建  品质风格  学习  品质分析 
描述:在我国六大茶类中,福建乌龙茶是最具有魅力的一个茶类。在福建这个茶的故乡,不但有着许多动人的茶事,还有许多感人的茶人。陈郁就是其中之一。
周六岩茶月赛进驻美仑华美达友茗堂:陈郁梁骏德将莅临现场评点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如何呢? 本周的岩茶月赛上,应该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届时,不仅我国著名茶叶审评专家陈郁女士将亲临主评,而
上周五南北乌龙会 陈郁亲点6个月冠军:本周日在冠和名茶湖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每次岩茶月赛,美女茶友们都不甘人后 本报记者 宋向洪 文/图 泡茶英雄会,周末泡好茶——8月9日下午4时,在冠和名茶福州湖东路店(省发改委西侧),将开始铁观音第六轮月赛的首个周赛,届时还将重启铁观音浓香型的月赛,欢迎各路茶友送样参赛。 7月31日,由于时间的关系,东南快报泡茶英雄会铁观音第五
刘绍武三部病学说思想研究
作者:李建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刘绍武  三部病学说  辨证论治  协调疗法 
描述:文的辨证思维框架。进一步了解学习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成果。 3.进一步学习研究中医的特色——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的治则治法等。 4.学习有关三部病学说涉及的哲学问题,如周易的‚三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