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与“三手”
-
作者:刘义志 来源:做人与处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家 王安石变法 大无畏精神 祖宗
-
描述:王安石变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他发扬大无畏精神,说:“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此“三不足”在当时很有名气,时人因此称它为“拗相公”。“拗相公”还: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三不欺》,其结论为:
-
名家之误
-
作者:李敬尧 来源: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家 王安石 诗坛 杨柳 东湖 袁枚 唐
-
描述:清代袁枚,被誉为诗坛宗匠,然而亦存偏激之误。唐·刘威《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写望门遇阻,阻在芙蓉,而芙蓉生于东湖之上,实是湖
-
王烈教授的儿科学术思想与经验(四)
-
作者:李宏伟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科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王烈 中医药疗法
-
描述:4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的经验小儿迁延性肺炎是指小儿肺炎病程超过1个月者,临床以咳嗽、伴痰涎壅盛、肺部湿音长时间难以吸收为特征。多见于体质虚弱,如营养不良、佝偻病等或其治延误不愈的重症肺炎之后。其病症
-
王烈教授的儿科学术思想与经验(二)
-
作者:李宏伟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儿科 学术思想 王烈 儿科疾病 中医药疗法
-
描述:2治疗小儿热证发热一症,小儿常见多发。在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伴有发热一症。王老言发热一候为触之有热(即体温高)、视之有象(指面赤、口干唇红、便干、尿黄),因毒而起,因毒而热。因此王老又有“无毒不起热”的毒热论观点。2.1无毒不起热《医碥》云:...
-
介绍一本濒于失传的明代儿科专著——《幼科百效全书》
-
作者:狄忍安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幼科百效全书》 龚居中 儿科
-
描述:崇祯刻本。因此该书具有珍贵的学术与文献价值。
-
王烈教授的儿科学术思想与经验(三)
-
作者:李宏伟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咳嗽 儿科 学术思想 王烈 寒咳 热咳 中医药疗法
-
描述:3治疗小儿咳嗽咳嗽一证是小儿肺系疾患中最为多见的证候之一。早在《素问·咳论》中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是肺脏之本病又与他脏相关。肺居膈上,为五脏之华盖,喜清润,恶燥热及寒凉,故而又有娇脏之称。王老认为凡五脏六腑之寒热偏盛,痰饮水气...
-
名家写作故事(三)
-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 写作 名家 王安石 “绿” “到” “过” “满”
-
描述:王安石写过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那个“绿”字,使全诗增色不少。而这个字眼,并非妙手偶得,而是经过再三吟哦,选用过“到”、“过”、“入”、“满”等字,都觉得不够理想,一想再想
-
名家名作欣赏系列之张大千
-
作者:夏青勇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名作欣赏 名家 内江市 四川省 书法家 张大千 李瑞清
-
描述:瑞清为师习书法。1936年张大千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艺术系教授,自此登上中国厕坛最高殿堂。
-
祖国医学在儿科诊断上的发展概况
-
作者:孙方成 来源:山东医药杂志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儿 祖国医学 徐春甫 声音 儿科 健康状况 发展概况 五脏之气 疾病 医宗金鉴
-
描述:外,乐声乱则五音不和,人声乱则五脏不和,所以听声音验人疾病也。”他并且引了前人的几段话来证明,如素问云:“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孙真人云:“五脏不和,五声不顺,五色不定,必主病也。”诸病形状篇中说:
-
新安医学儿科学术成就及学术思想探讨
-
作者:尚莉丽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儿科 学术成就 新安医家 小儿惊风 重要组成部分 导赤散 许豫和 烧针法 徐春甫
-
描述:门从事儿科或兼治儿科疾病的医家有50余人,撰写儿科著作80余部,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儿科医家为徐道聪,最早的儿科专著为刘锡的《活幼便览》,第一部研究儿科医案的专著为《名医类案》,最有影响的儿科著作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