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教师应是“人师”与“经师”的合一
作者:林毓泉  来源:四川教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师  人民教师  徐特立  思想素质  科学知识  合一  模范人物  学问  要求  育人 
描述: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在谈及对人民教师的要求时指出: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也是一个有学问
儒道合一:王安石学派的庄子学及其影响
作者:李波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王安石  王安石  儒道合一  儒道合一 
描述: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在王安石庄子学儒学化倾向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合儒道两家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使后世
曾巩:面对不遇人生的价值思考
作者:喻进芳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儒道  人生价值 
描述:曾巩一生平淡,长期不遇,他从儒家心性理论中获得精神的支撑点,一方面在心理上保持着高度的精神优越,借此消除人生的不平与压力;另一方面又把人生价值落实在道德的持守和文章的传世上。
身心合一欢乐进餐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保健医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进餐  欢乐  饮食方法  《周礼》 
描述:很多人在悲伤的时候喜欢大吃,这是不正确的饮食方法。自古以来,人们就提倡“欢乐饮食”,即进餐时要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宋代刘词在养生专著《混俗颐生录》中说的“脾好音乐,丝竹才闻脾磨”,即《周礼》云“乐以侑食”,即是提倡一种“在欢乐气氛下进餐”的观念。
陆九渊“易简工夫”思想研究
作者:芦莎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易简工夫  支离  合一  分二  剥落 
描述:理学,分庭抗礼,学术辩论之激烈,为春秋战国时代以后所仅见。在这两方面陆九渊的表现均极为突出,对此后的中国哲学有深远的影响。 陆九渊生活在南宋时期,南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学术繁荣时期,学术繁荣的标志是学派林立,人才辈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宋代的这种百家争鸣局面,是此前的汉唐所不能比拟的,之后的明代也不能望其项背的,只有先秦才可与其相比。其中,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是儒家的两大派别,两家学派的争鸣贯穿着整个宋明时期的思想界。在南宋初期,朱熹宣扬“理”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主张多多读书,“泛观博览”,以为必须如此才能达到对“天理”的认识。他的理论比较曲折复杂,方法比较繁琐。陆九渊嫌朱熹的学说太复杂太繁琐,于是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干脆的办法。他认为,“心即理”,因此不必多向外求,只要“保吾心之良”,也就达到了最高的道德原则——“理”,于是就成就了他的“易简工夫”思想。 1175年的“鹅湖之会”使陆九渊和朱熹的辩论达到顶峰,在此他也写出了“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的诗句,一方面称赞了自己,一方面讥讽了朱熹。此后朱陆异同的争辩,历经了元、明、清数代,成为了中国学术史,哲学史上“数百年未了底大公案”,可以看到其影响之久远。其实,作为两位儒学大家他们的思想各有千秋,他们的辩论也难分胜负。后来的黄宗羲总结说:“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不和,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原无有背于圣人。”所以朱陆两派思想的相对相补推动着宋明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研究“易简工夫”思想的意义所在。
杂谈:教师应是"入师"与"经师"的合一
作者:林毓泉  来源:四川教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杂谈:教师应是"入师"与"经师"的合一
论晏殊的儒道冲突与圆融境界
作者:李万堡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儒道冲突  人生境界 
描述:之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儒道之间,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藏锋隐智惟说气象。
王安石与韩愈儒学关系之试探
作者:寿涌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愈  王安石  扬雄  儒学思想  庄周  孟轲  诸子学  圣人  儒道  《法言》 
描述:儒道观念并不完全是唯心抽象的,其中也有学儒致用、重视现实的一
王安石散文创作主体的形象特征
作者:陈晓芬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形象特征  散文创作  庄子  儒道  圣人  文字  “志”  天命  已矣 
描述:不回。”诸如此类的评述在宋以后的史料笔记中在在可见,合成了王安石形象的基本模式——傲慢、偏执、无情等等。显然,这种充满传统偏见所勾勒出来的形象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曾巩儒道观探析
作者:赵青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诗文创作  先王之道  王安石  儒道  圣人之道  变法  治政  道德修养  仁政 
描述: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相较其他七家而言,对其进行至深研究的篇什著作不是太多。然而曾巩的成就,无论是治政为学,还是诗文创作,都是卓而不凡、绝然超群的。他在几十年的沉浮不定中,始终忠实于儒家理想,勇于适道,自守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