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71)
学位论文
(9)
报纸
(1)
会议论文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4)
才乡教育
(8)
按年份分组
2014
(6)
2013
(9)
2012
(7)
2010
(9)
2009
(11)
2008
(7)
2007
(6)
2006
(3)
2004
(1)
2002
(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0)
四川戏剧
(1)
人文杂志
(1)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兰州学刊
(1)
学海
(1)
法律文化研究
(1)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1)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士人
周礼
陆象山
儒家
司马光
儒者
周公
生态
先秦儒学
地方志
宋明理学
周敦颐
周恩来
天人合一
依法治国
社会教化
齐物
朱陆异同
大同理想
孔子思想
地方长官
影印本
圣人之道
北宋儒者
儒家风范
写真
孔子
陆九渊
现代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儒家教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陆九渊论
教化
方法与途径
作者:
王静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化
士人
民
描述:
陆九渊作为南宋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德育思想非常丰富,但目前学术界对他的德育方法即道德
教化
的方法和途径却研究不足,文章将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以期丰富对他的研究。[著者文摘]
论儒、道、释文化对《牡丹亭》艺术境界的建构
作者:
杨玉军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儒家
道教
道教
佛教
佛教
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
》人本主义的思想内蕴;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建构了《牡丹亭》生死转化的艺术情境。
从陆象山本心哲学析论
儒家
追求「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之观念
作者:
黄信二
来源:
哲学论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本心
心即理
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描述:
础,以寻得道德实践之内在动力 解决了孔子以来探问「礼之本」的课题。作者探讨此一问题意 识的方法性结构,主要是区分了哲学之「发生」与「应用」两 范畴,并强调此一课题的探讨必须画於「道之本体」的层次论 述,即必须置於有关哲学之「发生」的位置论述,而非一般哲 学之「应用」的层面中诠释。同时,作者强调对象山哲学的理 解,应注意其哲学的发生性背景;本文即以「心即理」观念的 分析做为本文的诠释背景,希望能透过此方法,使对象山的研 究能以问题意识为导引,以处理其文本的诠释方向,并还原象 山哲学之原初精神。
历史上的“弄孔子戏”
作者:
蒋晗玉
来源:
艺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历史上
儒家
仁义道德
伶人
儒生
安禄山
罪名
戏剧
王安石
描述:
安禄山面前掷乐器于地,宁愿被肢解不向叛贼低头的雷海青;为民之艰苦谏言,甘冒"诽谤国政"罪名而献身的成辅端等等。他们的行为真能让以
儒家
为代表的,那些常叫嚣"诛优"的庙台之官为之汗颜。
试论苏轼的《禹贡》学成就
作者:
王小紅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禹贡
民本思想
三江
儒家
王安石
成就
地理
大禹治水
孟子
朱熹
描述:
引言《禹贡》是
儒家
经典《尚书》中的重要篇章。自汉代以来,《尚书》一直被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成为帝王的教科书和贵族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历代学者,尤其是儒
《周礼》“六诗”与周代的乐教传统
作者:
杨朝明
来源:
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教
周礼
六诗
周代
孔子删诗
诗三百
儒家
传统
乐德
诗经研究
描述:
礼》"六诗"与《诗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