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儒家与法律
作者:阆琛 张竹菡  来源:法律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法律状态  文化研究  中国法律  法家  周代  礼治  刑罚  周礼  自由刑 
描述:当的发达。这里且把它分为萌芽、生长及成
王阳明之前儒家“良知”心性学说的历史考察:从孟子到陆象山
作者:杨庆杰  来源:太平洋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孟子  陆象山  陆象山  王阳明  王阳明  儒家  儒家  良知  良知  心性学说  心性学说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描述:够只局限于静态的结构分析,还应该考虑到其动态的历史发生。循着先秦儒学的心性论—大乘佛学的佛性论—宋明理学、心学的历史脉络,可以考察良知范畴历史发展的源流正变,揭示王阳明心学之前良知范畴的历史内涵。
熙宁之争与儒家教化主旨变迁刍议
作者:张雪红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宁之争  司马光  王安石  理学  教化主旨 
描述:话语系谱中,确能曲折地反映出传统新儒家教化主旨的深刻变迁.
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
作者:张东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陆子学派  陆九渊 
描述:本文考察了南宋江西陆子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为陆子学派的产生与两宋的政治状况、文教政策、经济状况、文化繁荣及陆九渊的个人素质和努力密切相关,陆子学派在陆九渊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辩论中发展
荆公学派老子思想探微
作者:刘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荆公学派  王安石  老子思想  援老入儒  影响 
描述: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思想依据。 全文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立项依据,回顾学术界相关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荆公学派老子思想产生的背景,具体包括:消极无为的政治
儒道合一:王安石学派的庄子学及其影响
作者:李波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王安石  王安石  儒道合一  儒道合一 
描述: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在王安石庄子学儒学化倾向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合儒道两家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使后世
论泰州学派思想对汤显祖戏曲创作之影响
作者:钱成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  戏曲创作观  戏曲创作观 
描述:从临川四梦的创作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汤显祖中年以后的主导思想,是本于儒家的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体系。汤显祖正是受晚明思潮,特别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影响,形成了他较为先进的戏曲创作观。
王安石学派的儒学思想与道家、道教
作者:孔令宏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荆公新学  荆公新学  儒学  儒学  道家  道家  道教  道教 
描述:安石学派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后世的程朱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只不过在程朱理学看来,王安石学派以道家之道为儒家仁义礼乐之本,犯了裂体用为二的错误,丧失了儒学立场,是杂学。
荀子与周礼之关系:以威仪执持?考察中心
作者:陈一弘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荀子  儒家  威仪  周礼  性恶 
描述:现「和」的感受甚为讲究,盖其以为外物可直接影响个体之心智、言行。而荀子的「治气养心」说,当即该说的再现。第三,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多践礼的案例可知:心理、情感的失和,於时人乃至孔门高足均层出不穷,则荀子之性恶论,倘能置诸此「失和危机」予以考量,自有一番意义。第四,威仪观对人类智慧、感知局限的认识,启发荀子天人有分之说,然亦同时宣告荀子与周礼间,将由此萌生断裂。
刘凝与《觉斯录》
作者:李真  来源:国际汉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凝  《觉斯录》  护教著作  儒家  佛教  天主教 
描述:外人物,但也不乏一些被历史所湮没的普通民众。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一位平凡的江西学人刘凝,以期能通过考察刘凝的生平、著作和他与传教士的交往,重点分析和研究他的护教著作《觉斯录》,探求奉教的中国中下层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