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51)
学位论文(119)
报纸(81)
会议论文(38)
图书(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41)
才乡教育 (25)
地方文献 (22)
宗教集要 (10)
红色文化 (4)
地方风物 (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57)
2012(85)
2011(81)
2010(74)
2009(84)
2008(81)
2004(49)
1998(38)
1987(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8)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4)
江西中医药(3)
中医研究(2)
九江师专学报(1)
中医药文化(1)
科学养生(1)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
中医教育杂志(1)
中国社会医学(1)
明代江西籍养生保健思想初探
作者:刘森德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养形  养神  唯物主义  养生原则  明代  江西    养生保健思想 
描述:养生名著《寿世保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关于的几点考证
作者:胡艺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刘纲纪  董其昌  五十年  邦达  考证  生平  水册  研究兴趣 
描述:目前国内外专家对清代画家的研究兴趣日增,可是对于的生平,未作详尽的考证,尚有许多不实之词,因此导至推论亦似是而非。现为求实起见,特对生平的某些活动,略作考证,以供研究贤者参考。
徐渭、李贽、汤显祖、李渔乐舞思想述略
作者:于平  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程朱理学  市民文化  都市经济  李渔  伦理观念  思想  艺术活动  宫廷  蓬勃发展 
描述:宋、元以降,都市经济日益昌盛,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孔门乐教经程朱理学加以阐发,已成为一种封建的伦理观念;乐舞作为一种较为完全意义上的艺术活动,主要存活于“瓦舍”、“勾栏”。由民间步入宫廷的乐
汤显祖与徽州诸交游琐议
作者:秦效成  来源: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与徽州诸交游琐议
陆九渊“切已自反,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
作者:杨晓光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  陆九渊  思想  三个方面  圣人  自反  本心  剥落  人之初 
描述:,必有以去吾心之害。”意思是只要保持、恢复人的“本心”,世上万物道理自明,但是要保持“本心”
为富人辩护思想解析
作者:叶坦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富人  富民思想  不抑兼并  富国论  司马迁  思想主张  发展史  王安石  工商业  商品经济观念 
描述:的逐渐弱化(并不排除一个时期人为地强化),和民间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在这一时期,富民的呼声渐趋高涨。自孔孟、荀子、司马迁等人而降的广义富国论道统(含富民思想在
宋代理学家的变法思想
作者:李明德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宋代理学家  朱熹  发展变化  封建统治  朱子语类  思想主张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 
描述:,以摆脱危机,挽救统治。受宋代社会现实的影响,宋代的理学家,如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人,都提出了有关变法改革的思想主张。宋代理学可分为“理学”和“心学”两大流派,尽管二程和朱熹
试论包拯的经济改革思想
作者:姚兆余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拯  改革思想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  封建政权  改革主张  宋代  农民  积弱  北宋王朝 
描述:一包拯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局面形成之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统治集团中一批开明有识之士,目击时弊,疾呼改革,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革潮流。包拯也积极投身于这股潮流之中,并针对宋仁宗年间经济领域的种种
朱陆教育思想比较
作者:彭元龙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教育思想比较  道德修养  封建伦理道德  封建皇权  不同之处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哲学思想 
描述:陆教育思想进行比较,首先要对他们在哲学思想上异同有所了解.
司马光经济思想刍议
作者:高荣  来源:张掖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经济思想  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朝  官僚士大夫  财政收入  中国封建社会  广开财源  三司使  经济政策 
描述: 司马光(1019-1086年)是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在他初入仕途的宋仁宗统治时期(1023-1063年),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危难境地,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北宋最高统治者。许多不愿坐视北宋衰亡覆灭的官僚士大夫们,纷纷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