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26)
报纸(515)
图书(36)
学位论文(31)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69)
红色文化 (96)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14)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323)
2007(44)
2000(16)
1988(20)
1987(31)
1986(24)
1984(26)
1983(22)
1982(19)
1980(1)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112)
抚州地方史志通讯(13)
中国戏剧(5)
争鸣(5)
中国新闻出版报(4)
近代史研究(4)
学术月刊(3)
文艺理论与批评(3)
北京档案(1)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
纪念孙诒让学术讨论会在瑞安市举行
作者:如元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瑞安市  孙诒让  周礼  墨子  故乡  纪念  学术思想  温州师范学院  治学道路 
描述:路,孙氏在古文字学、校勘学、目录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孙氏的教育思想、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李学勤教授以《周礼·秋官·司厉》等条目与睡虎地出土竹简秦律的关系为例,认为《周礼》虽不必即是孙氏所说的“周公致太平之
刘文卿同志在《阳谷县志》稿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暂无 来源:聊城地方史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文卿同志在《阳谷县志》稿研讨会上的讲话
的人才思想
作者:夏老长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思想    形成体系  人才学  边缘学科  欧阳修  王安石  陈师道  治理国家  人才问题 
描述:几乎任何一门学科正式被命名为一门学科时,人们总惊奇地发现前人早已涉足了这个领域。前人研究的成果虽然没有形成体系,却为后来建立这门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学虽然只是近几年才在我国新兴的边缘学科,但它却以罕见的速度赢得了长足发展。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吸取了我
画像(清代)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像 
描述:画像(清代)
作者:马兴荣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丰类稿》  “唐宋八大家”  洞庭春  李清照  姓名  作品  《乐府雅词》  《花庵词选》  无名氏 
描述: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可是,他的词向来不为人所注意,现就所见,略论为次,以就教於世之知者。 的《元丰类稿》是后人编的,他的许多诗文都没有收进去。词,当然就更没有收入了。最早载
与王安石变法
作者:顾全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史学界  欧阳修  宋神宗  作诗  政治生涯  市易法  民本思想  抑兼并 
描述:论,结果是各执已见,不欢而散。所以忿而作诗:“结交谓无嫌,忠告期有补。直道讵非难,尽言竞多迕。知者尚复然,悠悠谁可语?对王安石推行变法由劝阻而哀怨,由哀怨而绝望。
集》辑佚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  《元丰类稿》  中华书局  佚文  佚词  佚诗  出版发行 
描述:陈杏珍、晁继周同志点校的《集》,一九八四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这是研究中的一件大事。在《集》中,点校者除辑录了各种版本的《元丰类稿》中的全部诗文外,还精心地辑录了散失的诗文多篇
的历史命运——代序
作者:王水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性格  审美旨趣  文化名人  正统儒家  政治社会思想  北宋  渊源  代序  苏轼 
描述:作为北宋的一位文化名人,流传至今的全部诗文,包含着明道、宗经、征圣即 “渊源圣贤、表里经术”的正统儒家政治社会思想,沉稳凝重、不迫不躁的文化性格,严谨平实、细密条畅的审美旨趣,为他的当时和后世
王安石异同论
作者:高克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  诗文革新  文学成就  北宋中叶  政治倾向  异同论  江西 
描述:宋代的江西,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即以唐宋八大家而论,宋代六大家中江西就占了三位。北宋中叶,庐陵欧阳修主盟文坛,倡导诗文革新;南丰、临川王安石一时并起,羽翼欧阳(修),各以杰出的文学成就著称于世
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作者:熊礼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欧阳修  散文  王安石  刘向  婉曲  散文史  成因  苏轼  几点看法 
描述:在散文史上,地位很高,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历来论者,多将他与欧阳修并提,认为曾文与欧文“皆偏于柔之美”。在谈到曾文艺术风格的成因时,也多将其归结为欧阳修对他的影响,甚至有“嫡嗣”之说。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