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孙债”的滋味
-
作者:金陵客 何永生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人物 王安石 伐木工 永顺 滋味 长江大洪水 数字 植树 偿还 哈尔滨
-
描述:现在是亲身品尝过了。这一回的长江大洪水,是大自然对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
-
应是“人生如梦”
-
作者:张尤幸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 人生 人间 人间 赤壁 赤壁 怀古 怀古 苏轼 苏轼
-
描述:·赤壁怀古》一词结句应是人生如梦,而不是人间如梦。
-
“唧唧”应是蟋蟀的鸣叫声
-
作者:周世伟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鸣叫声 木兰诗 古诗十九首 中学语文 蟋蟀 织机 欧阳修 注解 不准确 严羽
-
描述:是“蟋蟀”。宋朝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句,《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句,均是指蟋蟀的鸣叫。有人认为“唧唧复唧卿”中的“唧唧”不应是
-
“战锦”应是“锦州之战”
-
作者:王常新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锦州 罗荣桓 战士 毛主席 毛泽东同志 战国策 辽沈战役 解释 问题 诗词
-
描述:战慓。”三曰角胜负。如文战、挑战。至于“战士”,字书中简称“士、兵、卒”,而不是“战”。
-
新的教学体系应是两个渠道并重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六月二十二日,《文汇报》发表吕型伟的《第二渠道再议》一文说,自从在两篇文章中提出要逐步创建两个渠道并重的新的教学体系来取代传统的教学体系的观点以后,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反映和议论。这里再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加以说明。
-
《药》的主人公应是华、夏两人
-
作者:陈红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描写技巧 塑造人物 局限性 群体 夏瑜 多种多样 两条线索 革命者 初中
-
描述:绍,也可以作具体的描绘;……既可从正面着笔,也可从反面烘托。”可见,不能单纯从描写技巧上确定主人公就是华
-
高适《燕歌行》中“李将军”应是李牧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高适《燕歌行》中“李将军”应是李牧
-
成渝应是《夜走灵官峡》的主人公
-
作者:钱思恕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夜走灵官峡》的中心思想无疑是在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是宾语前置句
-
作者:陈大轩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个句子出自韩愈的《师说》。教材的编者对此句的注释一直是注为“句读的不明,惑的不解”,这话听起来让人觉得别扭,好像是在听日本人讲话。影视作品里的日本人说话就是这样的,如:“你的不好”、“饭的不吃,菜的要吃”等等。实际上,这句里的“之”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
作者:王杰成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比较 对照
-
描述:人教社新版高一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同课选取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与《声声慢》,教学中如果精心组织学生比较阅读两首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