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
报纸(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
才乡教育 (2)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2(4)
2007(1)
2006(3)
2005(1)
2004(1)
2003(3)
2002(2)
1998(1)
1994(2)
1992(1)
按来源分组
天天新报(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
江西图书馆学刊(1)
江西社会科学(1)
河南社会科学(1)
阴山学刊(1)
读与写(初中版)(1)
人大论坛(1)
当代电视(1)
中国藏学(1)
做学问与做人
作者:邓锐龄  来源:中国藏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做人  学问  学术品德  争论焦点  学术思想史  意见分歧  融会贯通  伦理道德  陆九渊  工作者 
描述:,应该自己的思想、心态先要好;朱熹就认为一个人要认真读书,追求知识, 对天下事物没有一件不去思索考虑研究的,最后融会贯通,才能了解并达到古圣先贤的完人的境界。
做人:应是教育的主旋律
作者:黄庆忠  来源:当代电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做人  教学任务  道德品质  文化素质 
描述:《光明日报》记者日前对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进行了一次专访。崔永元就教育问题谈了他的忧虑,他说:“教育是常让我感到忧虑的事情,其中最大的忧虑是如何教人做人这一点。我个人认为,这是教育的主旋律。”
“八荣八耻”本应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作者:李言  来源:人大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本准则  做人  六十年代  尊老爱幼  孝敬父母  社会公德  幼儿园  小朋友  爱劳动  老师 
描述:路一样是必须的;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教育小朋友要爱集体、爱劳动;[第一段]
话题作文“做人”同题擂台示例
作者:暂无 来源:读与写(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做人  人生  话题作文  学生作文  选择题  山东日照  文章  生命  考试 
描述:完人,所以,我们应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来弥补人生的空白,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人太重要了,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吧,当你垂垂老矣的时候你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生!"那就足
浅析陆九渊“学为人”的教育思想
作者:张二平 徐丽华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思想  做人 
描述:“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并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陆九渊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实施以
陆九渊“学为人”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谢铁华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  做人 
描述:“学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的教育基本理论。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重践道等,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他的这些教育思想
陆九渊做人之学探析
作者:刘辉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大丈夫”精神  发明本心  “义利之辨”  心即理  理想人格  探析  上卷  哲学基础  人生修养 
描述:陆九渊做人之学探析刘辉平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中年以后讲学于贵溪象山,自号象山居土,故世称象山先生。他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陆九渊心学的主旨
浅谈陆象山易简教育思想
作者:黄根妹  来源:江西图书馆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志  辨志  明心  明心  做人  做人  陆象山  陆象山 
描述:南宋著名的哲学家、伟大的教育家陆象山的“辨志明心堂堂地做个人”的易简教育思想(自称“易简功夫”),在教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是我国教育理论的瑰宝,值得研究与借鉴。
论陆象山“心学”教育思想
作者:王法贵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辨志  辨志  立心  立心  做人  做人 
描述:陆象山作为一个学派开创者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及其所彰显的理论特色,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他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辨志"为先导,以"立心"为根本,以"做人"为归宿,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其心学
汤显祖:告诫明星,做人须认真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汤显祖天资聪颖,21岁时就中了举人。本以为从此一帆风顺,却不料在万历五年和万历八年两次会试中,当朝首辅张居正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掩人耳目,找了汤显祖等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声言只要肯合作,就许显祖等中头几名。但汤显祖憎恶这种腐败的风气,因而先后两次拒绝了招揽。汤显祖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