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
报纸(12)
学位论文(1)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4)
地方文献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3(6)
2012(3)
2010(5)
2009(4)
2006(2)
2002(2)
1998(1)
1996(1)
1991(1)
按来源分组
特别文摘(1)
阅读与鉴赏(高中)(1)
乡镇论坛(1)
江海晚报(1)
艺术市场(1)
新三门(1)
现代哲学(1)
同舟共进(1)
乡镇企业导报(1)
下一代(1)
唯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作者:王宝琪  来源:下一代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宋真宗  信任  北宋词  进士出身  任职期间  题目  殿试  试题  假日 
描述:好在家里和兄
信任不应是企业的稀缺物品
作者:朱国成  来源:乡镇企业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任  物品  老板  员工  分红  工资 
描述:了起码的信任
朱鎔基同志 我们信任
作者:王奇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恩来  邓小平  国务院  组成人员  副总理  王安石  记者招待会  全国人大  信任  全体会议 
描述:——赵紫阳——李鹏。在周恩来任总理时期,邓小平是他的主要副手;周恩来出国访问期间,邓小平往往是代拆代行的代总理。"文革"后期,邓小平复出,周恩来病重,邓公以第一副总理主持国务院的全面工作,虽无总理之名,却有总理
怀疑与信任:清代地方官员司法权威的构建:以刘衡所著“官箴书
作者:杜金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怀疑  信任  司法权威  刘衡  “官箴书” 
描述:无法信任这些辅助人员;另一方面,吏役的各种恶行,导致了民众对吏役的不信任,进而对官员的不信任。在刘衡看来,州县官员既要重塑自身的形象。又要对书吏、衙役、门丁等人实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同时也应疏通官民
我县开展社会信任测评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去年11月,我县正式启动县级机关单位社会信任测评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此项工作取得满意效果,可谓“测”出了作风,“测”出了效率,“测”出了动力,“测”出了民心。当然,这只是一个良好开端
郭庆祥:收藏应是一个健康、准确、信任很强的行业
作者:杨列  来源:艺术市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藏界  收藏界  信任  信任  健康  健康  行业  行业  大连万达集团  大连万达集团  艺术品收藏  艺术品收藏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市场  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 
描述:,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维护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纯真,精心打造良好的收藏与投资环境。
信任·创新·超越
作者:暂无 来源:江海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87年,注定是一个让人们难忘的年份。那年7月11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呱呱坠地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上第50亿个人。而同样在那一年的1月1日,国美电器创立了,由此揭开了家电零售史上崭新一页。 27年过去了,如今国美电器遍布全国各地,拥有1600多家门店,40万名员工,成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的第一品牌
党委书记应是信任同志的表率
作者:薛凤庆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化解矛盾  党委书记  相互信任  领导核心  实际工作  表率  凝聚力  副乡长  战斗力  团结 
描述:信任同志不挑剔大胆放手不包揽化解矛盾不上交冷静分析不耳软通气商议不间断党委要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相互团结是基础,相互信任是保证,书记表率是关键。信任才能产生向心力,才能形成凝聚力,才能激发战斗力
与宁、原、烈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公孙  饮酒  中原地区  点拔  格物  不正确  商贾  海外  山谷 
描述: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虚(空着,引申为准备)馆以候之。宁既见,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
王安石提价荒年
作者:朱国勇  来源:特别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五百文左右。 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当时叫鄞县(现在的宁波)的偏远小县里,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三千文! 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尤其是一些普通百姓骂得最厉害。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商人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 时任杭州知府的吕向高,听说了这事,怒不可遏。只因碍着王家世代为官,实力强大,而王安石本人又是海内名士文人领袖,这才暂时没有追究。吕向高心想:等宁波闹得不可收拾,再去发落王安石吧!也免得自己落下妒贤嫉能不能客人的骂名。 没想到,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已经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三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米价出到五千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开始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每天都有许多人饥饿而死。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一时哀鸿遍野凄凉一片。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宁波境内却米粮充足.人民生活安定。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宁波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宁波。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给银两救助。 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回到了一千五百文一石。 同江南其他地方比起来.宁波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原来,江南不同于陕甘等贫弱地区。这里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栽。 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有一套,实在是高。他马上嘉奖王安石,并通令杭州各地提高粮价,每石三千五百文。 商人们一听,大受振奋,纷纷竭尽所能,马驮船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民众家财散尽,却终于渡过了这一劫。 私下里,吕向高曾责怪王安石:“有这么好的办法,为何不早点告诉我?”王安石苦笑着说:“朝廷年年在陕甘一带赈灾,稳定米价早成惯例。我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人微言轻,就算说了,大人您能听我的吗?”吕向高听了,点头无语。 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振,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摘自《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