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致与雅极:论柳永与晏几道的创作风格
-
作者:刘丽娜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晏几道 俗 雅
-
描述:柳永与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两位相当有影响力的词人,他们词作中所反映反描写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却大相径庭。柳永自觉接受市民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大量运用俗词、俗语,创作以慢词为主,而晏
-
闹热的《牡丹亭》——论明代传奇的“俗”和“杂”
-
作者:黄天骥 徐燕琳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传奇 《牡丹亭》 《牡丹亭》 俗 俗 雅 雅
-
描述:”的经验积累过程。作者也借此分析揭示明代传奇戏剧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
雅与俗
-
作者:晓窗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俗文化 雅文化 《周礼》 精英文化 文化积淀
-
描述:雅与俗
-
汤显祖自珍“四香”
-
作者:杨晓光 来源:精神文明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戏剧家 俗
-
描述:他是戏剧家。一部水墨流香的《临川四梦》自问世起,便注定要惊世骇俗,成为传世经典。
-
异中有同的取向 同中有异的蕴涵——试论柳永、晏几道的名利
-
作者:孟弘 来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风格 名利 俗 雅 情爱
-
描述:柳永与晏几道是宋代词坛上两位著名的词人。他们在对待名利、情爱以及风格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相同之处。柳永开创了以俗为美的“屯田蹊径”,晏几道奏响了以雅为宗的“小山遗风”。
-
会做事,也要会说事
-
作者:晏建怀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做事 福州 曾巩 地方官 俗
-
描述:1077年,曾巩任福州(今福建福州)知州,这一年,他59岁。在北宋,这种高龄还在任地方官的,除了照顾养老,就是被贬,要么就是皇帝不太看好的,曾巩属于后者。即便如此,曾巩依然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他在福州任职仅一年多,却政绩不俗。
-
中国民间的茶俗
-
作者:李富根 来源:神州学人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民间 食物型 《本草纲目》 花香型 王安石 消风散 佐料 芝麻 桔子皮 铜茶壶
-
描述:安石去拜访茶道名流蔡襄,蔡襄“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隆重招待;岂料王安石竟“取‘消风散’一摄,投茶瓯中并食之”,还大加赞赏:“大好茶味!”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多种茶和其它中草药配成的医方:如与茱萸、葱、姜一同煎服能助消化、理气顺食;与醋一同煎服,可治中暑、痢疾;另外,与姜煎服对痢疾也有良好疗效。唐德宗李适喜欢在煮茶汤时放入“苏椒之类”。茶圣陆羽尽管对此嗤之以鼻,视为“沟渠间之弄水”,但也没有反对过用盐佐茶。 在茶中加入食物型佐料,烹用起来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宋代一般是核桃、松子、芝麻;到了明代,品种更加琳琅满目,新添了榛子、杏仁、榄仁、菱米、栗子、莲肉甚至新笋;清代也五花八门,既有不放茶汤中,边饮边吃的,又有加入盐姜、豆
-
礼、俗与语言
-
作者:许嘉璐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 语言 弓身 文史工作 史志 《周礼》 天官 民族 《礼记》 亚父
-
描述:,“礼俗”被放置到与法则、禄位、刑赏等“国之利器”以及被列为“国之大事”的祭祀并驾齐驱的地位。《大宰》的八则之中,驭官用法,驭吏靠废与置,驭士则以禄与位,驾驭驱使无权无位的老百姓呢,就靠礼俗的引导和约束。而“民”对上又是有义务的,所以在“驭士”与“驭民”
-
新年食俗随笔
-
作者:洪丕谟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屠苏酒 食俗 王安石诗 《荆楚岁时记》 豆沙春卷 老年人 辟除 年糕 唐长安 万象更新
-
描述: 新年大年初一,千家万户,桃户更新,不管是大人小孩俊倩,全都喜气洋洋,吃屠苏酒,往来拜年,着实有好一阵子热闹。 王安石诗里所讲“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酒,是一种用“大黄配以椒桂”做成的药酒。古人认为大黄、椒、桂能够辟除邪气,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杀菌防病。吃屠苏酒有个规矩,就是年纪小的先吃,然后依次及
-
创新的语言不俗套
-
作者:文心 来源:创新作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 创新 俗 表现力 “绿” 王安石 作文
-
描述:有时候,一篇作文就因为一个准确、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而生动起来,就像王安石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妙而使这首诗成为杰作一样。可更多的时候,我们作文里处处充斥着陈腔滥调,让人怎样也提不起兴趣。[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