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8)
报纸(99)
学位论文(14)
会议论文(4)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6)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2(24)
2011(67)
2010(16)
2009(10)
2007(12)
2004(8)
2001(7)
2000(6)
1986(4)
按来源分组
佛教文化(3)
诗刊(3)
太原晚报(3)
云南日报(2)
惠州日报(1)
中国大学教学(1)
临沧日报(1)
北京青年报(1)
灵石史志通讯(1)
山西法制报(1)
《何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法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何》这本书一是资料丰富,再一个是史家笔法。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纷纭的历史事件,展现了非常丰厚的从民国到抗战期间中国某一个侧面的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展现了何家子女的成长
作者:暂无 来源:太原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苏华张济著 36 “我们中国人的程度又反不如米国的黑奴吗?我们清夜自思,不把我们中国造起一个二十世纪头等的共和国来,是将自己连檀香山的土民、南米的黑奴都看作不如了,这岂是我们同志诸君所期望的吗?”留学生们齐声呐喊:“不是!”孙中山嘉许地往下说:“所以我们决不能说我们同胞不能共和,如说不能,是不
“绣”何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 /1张) 一周说书 幸而“何家有女”。知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何泽慧者,远比知其父何者多。 何,字亚农,1880至1946年在人间行走。这位民国的重要人物,早年
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杨璐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宗朱兼陆 
描述:熹的理学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融合了陆九渊的心学。在介绍吴理学思想的时候,从“理气论”、“太极说”和“性情论”三方面入手。朱熹学说对吴影响很深,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来自朱学。其实不仅仅是朱熹学说影
《何》一书的贡献
作者:暂无 来源:太原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国涛 据2011年的阅读体会而言,我以为年末所读的苏华、张济合著的《何》(三晋出版社,2011年10月)是一部很有历史价值的书,于学术有贡献。它证明,辛亥革命史、中华民国史和现代地方志
的诗(六首)
作者:胡澄  来源:星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尘埃  体内  忧虑  器皿  斜坡  替换  幻灯片  天幕  金黄色  梅花 
描述:意仅仅雪一样白 但雪的忧虑是——白的丧失 它担心有一天人们会看见 天空下雪——尘埃 乌鸦一样落下来 在心的斜坡上 在心的斜坡上 一个名字石头一样滚落 不断抬高的坡度 不住滚动的沙石 选择一处低洼 抱着你不再挪移 晚晴 心像天幕一样打开 天幕一样垂向四野 霞光里无垠的金黄色 这三月的光景是我的 神领着你 神领着你進入我 神领着你的微笑 你的喜悦 你身体里微微的醉意 神将你安置在我体内 在你顶上点火 神教你做一盏不竭的灯 我的灯 而你正在世上某处 酿造你、集聚你、辨别你、删减你 成为你自己 祈祷:会有某样东西潜入 会有某样东西潜入 如一张幻灯片 取代另一张 蔚蓝的海替换了风暴和狂涛 它静静地恒久地荡漾 会有一片新地 替换尘封的旧址 重新赞美你 重新赞美你 走向你 靠近你 一个小小的器皿 尘埃之身 为你绽放—— 那硕大的不可触的光之玫瑰 一个太空般的器皿 将嘈杂、邪恶、不协调的一切统统装進去 换回这深蓝色的永不完结的期待 诗观: 写诗是我为灵魂工作的一种方式,是我这辈子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了。
的诗(12首)
作者:胡澄  来源:诗歌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母亲  生命  蚂蚁  凝视  粉末  疼痛  炸弹  东西  生物制造  无线电波 
描述:我的脸颊 ——他们秘密地改写着我的生命和命运 晨光 薄曙 渐渐稀释的烟灰色 浓云中展开金色的扇子 光的流苏披挂山谷 我是夜里凝结的冰 溶—— 溶入这透亮、苏醒 鸟鸣、涧水和它不知所以的流淌 假如我…… 假如我的生命 像圆柱形的蜂巢 每个蜂眼都向远方敞开 万千蜜蜂在忙碌 它们不但采蜜还给我带来世界的消息 假如我不那么迟钝和自封 神啊我将听见最小的蚂蚁 它那深沉的欢笑和哭泣 我将不会自以为是 犯下弥天大罪而终不醒悟 领受 有些东西从前世寄来 像一个快递 有些从前年、去年和昨天以及上一刻钟 所有来到我命运里的东西 我都签名领受 你既往的生命 ——和扶桑 你既往的生命 飞离而去的 在你上空 雨一样倾酒 粉末一样倾洒 你既往的生命 那飞离而去的 又在你的身上叠加 那落在我命运中的炸弹 那落在我的命运中的炸弹 再也不能引爆 它像一个过期失效的水雷 漂在我的河上 与我的船一起 漂向蔚蓝色的远海 有一些炸弹落在虚空中 无论如何它们都不能将虚空炸得粉碎 那受伤的地方 那受伤的地方 仿佛被你的吊钩 钩去了一块肉 仔细凝视 才知道它原本是我的一个窟窿 现在像一个泥水匠那样 我细心地修补自己 我是那样的漏洞百出 仿佛神的手指随便捏出的半成品 ——一个粗陋的外壳有待苦难来填充、完成 碎片 从期望的完美中脱落的碎屑 飞镖般击向我 玫瑰花瓣 像刀片切入心 而在祈祷中 在我的头转向太阳之际 它们偏离了 从耳侧飞了过去 坠入黑暗和虚无 戈壁滩 像一头蛰伏的巨大的棕毛兽 它的皮毛已经燃尽 留下一些残余的烟缕 和隐隐的焦痕 而它不能滚动 为了背上的蜥蜴、甲虫和骆驼草…… 它必须隐忍 或许有一座反向生长的丛林 要等千年、万年之久 才能破土而出 疼痛 我的躯壳 像风化了的岩石 一只手直接伸过来 捏住心 或者用一根电线缠绕 通电听见嘶嘶声 有时候我知道它们因何而来 有时不知道 我惟一能做的就是颂祷 不停地颂祷 直至手或线团松开 直至心变小 近于零 或者无限大 不着边际 或者完全变成粉末 归于尘土 ——这是我自己研习的脱离疼痛的伸缩法 但我知道疼痛依然存在 某些时刻 它们依然如百脚虫爪般抓住我 晚诵 患羊癫风的鬼魂 被另一些鬼魂火速抬往寺庙 吸血鬼在墙根乞求: “佛啊,铲除我的嗜血成性” 发动机般颤抖不止的灵魂乞求: “佛啊,切断我的电源” 一段经文像一根树枝 搭建的桥 它们蚂蚁般爬过来 蚂蚁般忙碌的众生啊 请搭乘一句经文的清凉 在夜间安歇 临死 将母亲抱到椅子上 庭园里坐满了人 八月的乡村夜晚 星群像低垂的葡萄串 房前的玉米叶子摩挲着 像是相互抓痒痒 母亲说:“空中有许多七仙女。
《何》有发掘历史之功
作者:李国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民国史  辛亥革命史  历史价值  叶恭绰  地方志  阅读  发掘历史  三晋  灵石县  园林 
描述:据2011年的阅读体会而言,我以为年末所读苏华、张济合著的《何》(三晋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是一部很有历史价值的书,于学术有贡献。它证明,辛亥革命史、中华民国史和现代地方志里面,有待发掘
《溪桥瑞雪图》
作者:暂无 来源:江南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明代初年的山水画尚笼罩在南宋院题和浙派的风格之中,间或有人仿米家云山作水墨点染,画一些隐逸题材之作,如谢环、何等人,这次现身朵云春拍何的《溪桥瑞雪图》就属于这路题材。《溪桥瑞雪图》作
论吴外损学说之特色
作者:张秀芳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损  特色 
描述:清代医家吴毕生致力于虚劳病证的研究,著有虚劳专著《不居集》。他一方面系统总结前人治疗虚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阐述对内损的治疗心得;另一方面独自创立了"外感致虚"学说。就吴氏外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