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应麟《诗薮》的格调论
-
作者:李依晴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薮》 体格 声调
-
描述:明中后期“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一贯被视为明一代复古派的末流.其《诗薮》也被视为羽翼王世贞《艺苑卮言》的复古诗论.其实《诗薮》所论,大致可归纳为“体格声调”四个字.既对复古诗论进行了全面系统
-
武安方言声调调查研究
-
作者:王志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武安方言 声调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连读变调 轻声
-
描述:对其声调系统的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本文是首篇关于武安方言声调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试图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武安方言的单字调和连读变调系统进行力求全面、准确的描写分析,并着重对本方言入声舒化的音变方式
-
“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的兼容共生——论胡应麟的诗学观念
-
作者:张佳音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体格声调 兴象风神 体以代变
-
描述:韵、声律等外在形式方面的问题 ;“兴象”指诗歌创作中以自然感发的方式来创造的审美意象 ,“风神”指一种好诗所具有的风华神韵 ,类似于严羽的“兴趣”。“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关系
-
胡应麟诗论中的“格”范畴
-
作者:王明辉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 体格 格调 胡应麟
-
描述:“格”是胡应麟《诗薮》中运用得最多的范畴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发展、诗体变化、创作规律、艺术境界、学习门径等诸多方面。“格”及其相应理论是贯穿胡应麟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诗学体系得以建构的基石,对于理解胡应麟的诗学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四川方言入声字的发展
-
作者:何晓蓉 来源: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声调 入声 舒化
-
描述: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四川大部分地区方言其阴平、阳平、上声、入声四个声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古入声字在今四川方言里的发展及归属却很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入声独立、入声归阴平、入声归阳平
-
孟州方言的声调研究
-
作者:韩黎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州方言 去声变体 中长调 舒化
-
描述:浊入归阳平。
-
胡应麟的唐诗体格之辨
-
作者:查清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我故识古人,恨古人乃不识我”的强烈自信,对古典诗歌展开了细致的辨识,其中又以对唐诗体格的分辨最为精微。
-
胡应麟唐诗体格之辨
-
作者:查清华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唐诗 体格声调 兴象风神
-
描述:气象"特色,把握沉涵其中的时代格调之共性和个性,在此基础上将特定的时代概念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美学范式,也由此细致辨析诗人作品体式格调的个体差异。胡应麟还依据审美经验,从诗歌的体格声调考辨作品的真伪
-
晋语五台片入声调的演变
-
作者:沈明 来源:方言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语五台片 入声调 入声儿化连调 入声舒化
-
描述:单字调舒入调型对应关系一致,归调值相同或相近的舒声调;不一致的则是把入声儿化连调及舒化同阳平当作规则,按类归阳平。
-
晋东南晋语入声调的演变
-
作者:沈明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东南晋语 入声调类的合并 入声舒化的方式
-
描述:书上或跟着新事物学来的。入声舒化的方式是喉塞尾[]消失,短调拉长,甲类入声字和部分乙类入声字舒化后一律归到调值相同或相近的舒声调,即按调值舒化,属于方言自身的演变。还有少部分乙类入声字按官话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