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变代雄与宋诗之文学史地位
-
作者:張高評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诗 陌生化 文化研究 宋代文化 文学史地位 宋人 王安石 唐人 唐音 唐宋
-
描述:》所指"文
-
“见”与“相”的称代用法
-
作者:李其俊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词 答司马谏议书 代用 古汉语 可译 第一人称 王安石 上下文 主动句 吕布
-
描述:“见”实际上倒置动向之前,“卓几见杀”意即“卓几杀我”。“见恕”即“恕我”。一般认为是因为动词“见”的活用。“相”,表示称代时,也是居于动词前。“相”的称代用法,大致分为两种。第一,如果它后面的动词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体究践履”
-
作者:陈奇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陆九渊 心即理 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精神本体 知与行 事功精神 《传习录》
-
描述:同程朱一样,他也认为知在先,行在后.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他的知行观自然不同于程朱,然而也不同于陆九渊.他的主观唯心主义较之陆九渊更为彻底,不仅认为心即理,而且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他认为,陆九渊的知先后行论,将知与行划分为认识的两个阶段,有滑向心外有物、心外有理的危险.他认为,所谓知,就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所谓行,就是去恶正心,回复良知.二者密不可分,即知即行,即行即知.二者是统一的,统一于良知本体,不存在知先行后或先行后知的问题,不可将知与行割裂.为此,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
-
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
作者:李晓凤 李万华 来源:中学化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硫代硫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
断裂性质与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
-
作者:杨巍然 张文淮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压性断裂 张性断裂 韧性剪切带
-
描述:特色;韧性剪切带在深熔阶段以发育硅酸盐熔融包裹体和纯CO2流体包裹体为特色,包裹体数量少,均一温度高,脆性阶段包裹体组合特征则与张性断裂相似
-
谈古代“知时适变”的立法原则
-
作者:傅光明 来源:湖北财税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立法原则 马端临 适变 知时 《文献通考》 王安石变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经济与社会发展
-
描述:》卷180《经籍考七》。马端临的“知时适变”表现了他对王安石变法的肯定。历代思想家在总结宋朝历史的兴衰上,都较
-
许学夷《诗源辨体》评议
-
作者:汪泓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辨体 审美标准 格调派 《诗薮》 创作主体 公安派 诗源 “悟” 批评意识
-
描述:许学夷《诗源辨体》评议
-
语峻体健 语反意宽──论杜甫诗歌中的倒装手法
-
作者:刘焕阳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歌 《秋兴八首》 修辞手法 语义构成 《杜诗详注》 王安石 《九家集注杜诗》 诗歌创作 诗家语 月是故乡明
-
描述:语峻体健 语反意宽──论杜甫诗歌中的倒装手法刘焕阳诗歌中的倒装,是指在诗句的语义组合中,通过对语词或诗句的颠倒运用,故意打破其意义在逻辑上的普遍顺序,以违反常规的组合程式为特征。倒装分为本句倒装和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