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汤显祖的美学生命
作者:杨剑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创作实践  复归  生命  中国戏剧  剧作  美学  艺术理想  戏剧理论  蕴藉 
描述:一、以“情”为标识的美学生命的实质 将汤显祖的戏剧理论及其创作实践,认识为明代中叶以来艺术的美学生命在中国戏剧史上的现实体现和历史延续,在于其美学实质是对戏剧作为艺术的美学个性的复归与张扬
论我国民族戏剧的形成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戏剧文学  民族戏剧  我国古代  汤显祖  戏剧表演  审美特征  寓言性  戏曲  歌舞剧 
描述:所云戏剧,是就个人而言,是个人的戏剧。1962年4月,佐临同志在广州“全国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上就戏剧作长篇发言,随后发言以《漫谈“戏剧”》为题发表于同月25日《人民日报》。佐临同志说
滑稽谲谏——论传统戏剧精神
作者:徐建融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艺术  传统戏剧  文人士大夫  戏剧精神  道统  儒学思想  社会人生  汤显祖  生活真实  艺术形式 
描述:的,有出于宋金杂剧的,也有出于宋元话本的……戏文的取材既如此之广,其所摹写的社会人生内容的丰富多彩,自不难想见。戏文之外,元代杂剧见于记载的更多,达560余本。《太和正音谱》卷首《杂剧十二科》分为:神仙道化、隐居乐道、披袍秉笏、忠臣烈士、孝义廉节、叱奸骂谗、逐臣孤子、拨刀赶棒、风花雪月、悲欢离合、烟花粉黛、神头鬼面。它的分类虽不甚精确,但杂剧反映社会人
论中国演剧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的主要差异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描述:演剧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向现代演剧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
情的念在晚明的异变
作者:吴毓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孟称舜  戏曲美学  唯情论  晚明  戏曲艺术  杜丽娘  戏曲创作  王思任  戏曲作品 
描述:原有的那种锐不可当的趋势已渐消弱,特别是人们关于情的观念发生了异变。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及其表现,是戏曲美学史应予弄清的问题。
论李渔的为人、剧作和戏剧——兼与沈尧、刘克澄等同志商榷
作者:詹慕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  闲情偶寄  戏剧艺术  清王朝  统治者  汤显祖  民族意识  世界观  道学 
描述:好,并用来侑酒佐客。他是很不讲求读书人的气节的”。对于李渔的剧作,论者虽不否认其前期作品“在具体描写中,尚不无可取的片断”,但总的认为“他在‘十种曲’的创作中,经历了一条从美化士大夫的风流韵事,到宣传封建道学,再到力图把风流与道学结合起来的创作道路;也就是走了一条从‘帮闲’到‘帮忙’结合起来的道路”。对于李渔的戏曲理论,这些同志虽也肯定了他在某些技巧问题的论述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但认为这些“都还是第二位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应该是剧作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