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97)
报纸
(46)
会议论文
(17)
学位论文
(14)
图书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3)
地方文献
(66)
非遗保护
(9)
才乡教育
(5)
地方风物
(4)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
(34)
2013
(19)
2012
(31)
2010
(31)
2009
(28)
2007
(20)
2006
(17)
2005
(17)
2004
(11)
2003
(15)
按来源分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
新华航空
(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社会科学辑刊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1)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为了孩子:下半月号3-7岁
(1)
文史知识
(1)
相关搜索词
传统
创意
南宋后期
戏曲海报
中国哲学史研究
严复
名词
多媒体板
周礼
思考
发展史
地区经济结构
戏文
先秦时期
王安石
治乱
国子学
危亦林
孙诒让
十三年
石介
孝感市
唯物史观派
恭王府
改革创新
咨询公司
先生
改良
孙权
首页
>
根据【检索词:传统学术】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中西方
传统
工商税收思想比较
作者:
付志宇
陈龙
来源: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商税收
思想比较
中西方
传统
《周礼》
财政收入
中国
发展史
西周
征收
描述:
中国最早的工商税始于西周,根据《周礼》记载,天官冢宰制定财政收入包括九赋。其中的关市之赋即是工商税。从西周开始,中国的税制思想发展史上关于是否应该征收工商税以及征收工商税轻重政策的争论就成了中国工商税思想的主要内容。
瞿九思的生平及
学术
特性
作者:
孟凡云
来源:
民族史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万历
耿定向
武功
生平
罗汝芳
张居正
学术
社会问题
青年时期
十三年
描述:
"还有人直接称其为"一部不平凡的罕传书——《万历武功录》"。"这部书在资料方
青春版《牡丹亭》在
传统
昆曲上的改革——赞白先勇先生“先吃螃
作者:
陈云梅
徐立梅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改革创新
白先勇
先生
昆曲
传统
勇气
螃蟹
青春
描述:
青春版《牡丹亭》在
传统
昆曲上的改革——赞白先勇先生“先吃螃
学术
书评
作者:
王永平
胡学春
来源:
学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
史研究
中国
学术
思想史
学术研究
陈寅恪
胡应麟
学术
资源
学术
成就
梁启超
学术
书评
描述:
学术
书评
王安石
学术
史研究
作者:
杨天保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选举社会
荆公新学
金陵王学
学术
史
描述:
也努力从以往的研究模式中走出来,也就是在 交游考辨和思想“互证”这两种
传统
做法之外,结合“地齐”(地理环境)、“政俗”(政教风俗) 和“材性”(人才素质)这3个变量要素,重新凸现
学术
生成
岳美缇、梁谷音访谈录
作者:
方李珍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剧团
越剧
表演艺术家
戏剧
访谈录
《牡丹亭》
学术
教授
机会
描述:
去年十月,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梁谷音不辞辛劳,应邀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教授昆曲《牡丹亭》折戏。借此机会,本刊特邀福建戏剧界专家蔡怀玉对她们进行
学术
访谈。
布衣与
学术
:胡应麟与中国
学术
史研究
作者:
王嘉川
来源:
商务印书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胡应麟
人物研究
胡应麟
学术思想
研究
描述:
布衣与
学术
:胡应麟与中国
学术
史研究
“宁红”应是我国清朝以来的
传统
名茶
作者:
程修江
来源:
茶业通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宁红
清朝
传统
名茶
描述:
宁红本有名,专著却无载。本文从宁红自清朝以来高层多次获奖、宁红具有连续生产史、宁红规模大地位高、宁红声誉响等四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宁红应是我国清朝以来的
传统
名茶。
谈《妇人大全良方》的主要
学术
成就
作者:
王光辉
王琦
来源: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妇人大全良方
陈自明
学术
成就
描述:
“采摭诸家,提纲挚领,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990《中国医籍考》则评价道:“良方出而阁阅之调,将大备矣”,现就该书的主要
学术
成就归纳如下。
从李绂著述看其
学术
取向
作者:
杨朝亮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陆子学谱
朱子晚年全论
描述:
陆象山
学术
正统地位的目的,由此亦可考见李绂
学术
取向。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