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5)
报纸(142)
图书(23)
学位论文(8)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80)
地方风物 (14)
宗教集要 (13)
非遗保护 (12)
地方文献 (9)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95)
2009(16)
1991(5)
1990(5)
1937(10)
1936(20)
1935(12)
1931(6)
1930(19)
1929(5)
按来源分组
司法公报(19)
司法行政公报(13)
西海都市报(6)
增城日报(2)
荔乡情(2)
陕西日报(2)
山西公报(2)
高原古城地方志简讯(1)
党史博采(1)
东营日报(1)
齐鲁名士李焕
作者:暂无 来源:东营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聊斋志异》卷十二中,有一篇题为《李象先》的故事,记述了一位名叫李象先的异人:“李象先,寿光之闻人也……学问渊博,海岱清士,身仅以文学终,奇人也。”这位奇人即李焕,系明末清初名冠齐鲁的文人名士
李焕同志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老红军,原民航兰州管理局政治部副主任兼后勤部政委李焕同志(副省级),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5日逝世,享年90岁。 李焕同志是陕西省西安市人,1937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
“红锦富”之父李焕
作者:盖延敏  来源:临汾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了表彰李焕的创新成果,省科技厅为他颁发了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6年,李焕又被授予“山西
  据李家家谱记载,李家先辈世代都是农耕为主,自李焕之后
作者:暂无 来源:西海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据李家家谱记载,李家先辈世代都是农耕为主,自李焕之后方以“耕读传家”。 李焕字文斋,出身贫寒,曾带着青稞炒面到学堂求学,被富家子弟称为“炒面秀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焕中举人
  民国二年(1913年),李焕因不堪簿书烦劳、公务繁忙
作者:暂无 来源:西海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民国二年(1913年),李焕因不堪簿书烦劳、公务繁忙,便与家人商量,找一处别业,在西宁营造一所住宅。此时正好城北一带有空地,李焕便买下地皮,筹资督工,大兴土木,修盖宅院。终于,在西宁北大街中段
最高法院院长:黄松有案尚未进入司法程序
作者:暂无 来源:辽沈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贵州代表团全团会上,针对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被双规一事,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说,“这个事目前中纪委正在查,还没到我们手里”。 “我作的报告,相对来说比较宏大,还没有达到代表提出的高度
纳米银胶及载银蒙石的制备与抗菌性能
作者:徐光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纳米银  光还原  微波  电解  载银蒙  缓释性能  抗菌 
描述:展对具有强烈的广谱抗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纳米银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银系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银离子和纳米银的抗菌机理,阐述了纳米银抗菌活性具有形貌、尺寸和尺寸分布依赖性。银粒子的尺寸越小、分布越均匀,其抗菌活性越强。然后,就如何简单、快速、绿色合成小粒径且分布均匀的银纳米粒子进行了详细探讨。主要内容如下:分别以AgNO_3、[Ag(NH_3)_2]NO_3(AgNO_3与NH_3·H_2O反应)、不含NO_3~-离子的银盐与NH_3·H_2O反应制备的[Ag(NH_3)_2]~+络合离子水溶液为前驱体,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兼作还原剂和稳定剂,再加入少量的添加剂,通过紫外光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以不含NO_3~-离子的[Ag(NH_3)...
王英和他的人防情缘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鸭绿江畔的古城集安,景色秀美,风光旖旎,王英老人和他的家人就生活在这座小城里。从年轻时代的浪漫爱情到年逾古稀的伉俪,几十年来,夫妻二人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光荣的人防事业。 抗美援朝时期
为党为民 赤胆忠诚:写在王谦同志逝世两周年之际
作者:刘高官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共产党员  山西  文化大革命  精神支柱  革命动力  高尚品格  马列主义  务实创新  省委书记 
描述: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情怀,不时浮现在我脑海。
我在1979
作者:从维熙  来源:散文(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小说  山西  阿拉伯数字  刘绍棠  劳改  北京  改革开放  王蒙  记忆 
描述:阿拉伯数字中的9字,挺像是一把历史拐杖。所以有如是感悟,实因这个9字与我生命的悲与欢,有着难解的缘分:1979年的1月6日,是我告别劳改生涯,搭乘从山西回北京夜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