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诗史的书写与差异:以20世纪30年代草川未雨和徐芳的新诗
-
作者:龙扬志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诗史 书写 差异 话语
-
描述:新文学史的产生与20世纪30年代总结新文学成绩有关,是"书写现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写作主体的文化差异,文学史呈现出不同取向。对照两部沉寂的新诗史可以发现,如果让新文学史料重新开口说话,一个充满差异、具有活力的文学史图谱将充分展示出来。
-
论《牡丹亭》的潜在话语
-
作者:刘开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潜在话语 潜在话语 精神分析批评 精神分析批评 原欲 原欲 本我 本我
-
描述:对文本潜在话语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作品与作者或者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本文借助西方精神分析批评的某些理论 ,主要探讨《牡丹亭》中潜在话语表现的两个方面 :一、原欲的肯定 ;二、本我的张扬。
-
《牡丹亭》叙述语法探讨
-
作者:汪小洋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显在叙事 显在叙事 春 春 话语 话语 典故 典故 叙事扩张 叙事扩张
-
描述:通过叙述语法这一角度梳理中国古典名剧《牡丹亭》,可以找出剧本在陈最良角色上表现出的显在叙事特征 ,发现“春”等作者的话语 ,以及典故的叙事扩张现象 ,从而勾勒出《牡丹亭》的叙事轮廓和中国戏剧叙事
-
周礼全先生话语意义理论述评
-
作者:陈道德 来源: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周礼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也是我国语言逻辑的最早倡导者。早在50年代初周先生就认识到: “形式逻辑要在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方面起重要作用,就必须和自然语言相结合, 就必须和语形、语义、语用相结合。……这个认识,最初只是我
-
论晚明文论话语下的《牡丹亭》批评
-
作者:孙书磊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文学批评 文论话语 晚明时期 公安派 批评态度 唐宋派 戏曲批评 王骥德
-
描述:》传播也产生一定影响。晚明主要的文论
-
官方话语体系应是“仆人”的口气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方话语 话语体系 民间话语 口气 仆人 社会沟通 国家权力结构 舆论合力
-
描述:诚度”。在这种努力中,官方话语首先要放下身架。
-
超越“质量话语”应是我们的政策抉择吗
-
作者:暂无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质量话语 质量评价 早期教育政策
-
描述:质量标准体系制订与实施的过程和早期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高统一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讨论有关童年早期的价值与早期教育的目的等根本问题。
-
男人应是一座山
-
作者:马志国 来源:祝您健康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山 妻子 心理咨询 男人 娘家 煤气中毒 情绪化 担心 话语 记忆
-
描述:历山的妻子带着4岁的儿子走了,又一次回了娘家。今天,历山去接,妻子没有答应跟他回来。一个周六的晚上,历山在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里诉说的时候,情绪还是那么激动。伴着他不平的话语,我的心也有了几分不平静
-
“事不避难”应是为官操守
-
作者:亦菲 来源:人民之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避难 总理 操守 达沃斯 后汉书 开幕式 所有人 话语 引发 夏季
-
描述:9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天津出席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引发了如潮掌声。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温总理郑重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事不避难一句出自后汉书。该书记载汉永初四年,因西羌
-
追寻润物无声的语文课堂:读刘绍棠先生《师恩难忘》有感
-
作者:朱先云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刘绍棠 故事 小学老师 语文教师 无声 乡村 种子 话语 三年级
-
描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在思索、在探寻,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翻开飘着墨香的课本,苏教版第九册第一课,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师恩难忘》吸引了我。读罢,深深陶醉其中,陶醉在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话语里,陶醉在田老师美妙神奇的故事里。田老师的故事,如三月的和风,似潺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