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512)
报纸(760)
学位论文(179)
图书(146)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42)
地方文献 (147)
非遗保护 (16)
宗教集要 (15)
文化溯源 (6)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3)
按年份分组
2014(434)
2012(533)
2011(543)
2010(529)
2009(478)
2006(346)
2005(262)
1999(208)
1979(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
文教资料(16)
长寿(10)
中华书局(2)
共产党员:下半月(1)
希望月报(1)
中国医疗保险(1)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
领导科学论坛(1)
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集 王安石散文全集
作者:王安石  来源:今日中国出版社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典散文  古典散文  中国  中国  北宋  北宋 
描述:唐宋八大家散文全集 王安石散文全集
诗词佳句三则
作者:张孟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江南  荷叶  诗词  朦胧美  王安石  田野  对仗  大自然界  薄雾 
描述: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宋·张元千《浣溪沙》这联对仗工整的丽句细腻地描绘了江南某地夜晚美丽的湖光山色:薄雾中的杨柳突然变暗,这是由于一片乌云遮盖了明月所产生的变化;荷叶上的露珠在月
诗词名句
作者:徐英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飞来峰  王安石  杭州西湖  长度单位  灵隐寺  鸡鸣  诗词名句  宋代  太阳  南朝 
描述:句见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全诗四句:"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飞来峰,即飞来山,在杭州西湖北面的灵隐寺前。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鸡鸣日升,典出自
诗词四首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上人间  杜荀鹤  形象鲜明  《珠玉词》  浪淘沙  封建社会  《碧鸡漫志》  对照手法  拟人化手法  县官 
描述:诗词四首向东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①,拟托良媒益自伤②。谁爱风流高格调③,共怜时世俭梳妆④。敢将十指夸针巧⑤,不把双眉斗画长⑥。苦恨年年压金线⑦,为他人作嫁衣裳![作者]秦韬玉,字仲明,唐代京兆
王安石咏史词
作者:蒋克己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咏史词特色 
描述:王安石咏史词多借古喻今,谴责北宋统治者,并追根探源,总结教训。而其他词人之作多单纯地咏史,或空叹兴亡,不触动现实。因而王安石扩大了词的题材,打破了诗词分工论,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蕃篱,恢复了词的本来面目。
王安石山水的田园诗刍论
作者:曹治邦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  艺术风格  诗歌  评价  王安石 
描述: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写了大量描写江南山水美景和郊原农村风光的山水田园诗。这些作品大都以秀雅的诗笔。写出了大自然如画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诗中既有诗人闲适情趣的抒写,又有其内心苦闷与不平的透露,作者
关于王英琦
作者:孙郁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蒋子龙  怪异  散文  女作家  文章  文坛  人民日报  中午  个性 
描述:云散。我们似乎一见如故,她的坦率与耿直甚至比她的文章更具张力。
"荆公新学"与王安石散文的风格
作者:马茂军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文学观  散文风格 
描述:本文从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与文学观的关系入手,认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的文学观和散文风格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形成文学观的功利性、实用性、附庸性,散文的古奥深遂的艺术风貌和拗折劲健的特点。
王安石的御夏方略
作者:王天顺 杜建录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  经略熙河  宋神宗  夏国  内政改革  契丹  王韶  西夏研究  《续资治通鉴长编》 
描述:王安石的御夏方略王天顺,杜建录(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王安石御夏方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内以制外";二是"和戎"(抚绥熙河蕃部)以断西夏之右臂。这种方略弥补了庆历年间御边名师范仲淹进筑横山
王安石教育思想浅论
作者:朱保书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培养人才  改革教学内容  改革科举制度  变法改革  人才教育培养  培养目标  庆历兴学 
描述:王安石在许多文章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人才教育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二)培养人才关键在于兴教办学;(三)培养人才必须改革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