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99)
报纸(1995)
学位论文(119)
图书(63)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9)
历史名人 (877)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323)
2012(572)
2011(442)
2003(73)
1996(29)
1990(27)
1986(37)
1982(34)
1981(29)
1962(5)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26)
戏剧丛刊(10)
文摘报(6)
黄梅戏艺术(5)
北方文学(下半月)(3)
散文诗(3)
中文自修(2)
广东社会科学(2)
湖南教育(中)(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
牡丹亭——同名笛子协奏曲
作者:崔国发  来源:散文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协奏曲  笛子  柳梦梅  杜丽娘  同名  安徽铜陵  自上而下  口哨声  身与心 
描述:D调曲笛:游园 梦回莺啭。在晨曦降至的草野间,一阵微风,静静地吹过。 翠叶上的露,滴落着:她的窃窃私语,清澈如洗。
回归生命的感性存在:从《牡丹亭》中几个人物的残缺性谈起
作者:李双芹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感悟生命  感悟生命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残缺性  残缺性 
描述:印证 ,共塑了一个精神残缺的人物形象。从杜宝、陈最良身上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情感空缺 ;而从杜丽娘追寻本真生命的历程中 ,我们看到的则是汤显祖回归感性存在的生命理想。
白先勇 从「牡丹亭谈起:台湾再造中国文化
作者:庄素玉 杨焕世 蔡明洵  来源:天下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今年二月起,公视改编现代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孽子》,引起许多回响。明年二月要在台北首演的崑曲「牡丹亭」,是白先勇筹划两岸三地耗资两千万元,尚筹款不足的作品,预计将受到瞩目。在接受《天下杂志》的专访时
论杜丽娘的爱情观
作者:叶树发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爱情观  牡丹亭  汤显祖  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  林黛玉  崔莺莺  程朱理学  人性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其中的杰作之一。
黛玉的两次葬花之比较——读《红楼梦》
作者:许桓桓  来源:好家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西厢记  宝玉  影视作品  牡丹亭  爱情小说  戏曲  喜剧效果  第二 
描述:红》的悲剧版。
试论《牡丹亭》与古典诗词
作者:王忠禄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 
描述:明代杰出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着意引用、化用明以前大量的古典诗词 ,表现在描写景物 ,刻画人物形象 ,推动剧情发展 ,联系全剧结构等方面 ,同时 ,从戏曲的角度看 ,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作者:刘淑丽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曲史  中国戏曲史 
描述: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柳梦梅形象与《牡丹亭》时代命题的完成
作者:孙秋克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形象  柳梦梅形象  牡丹亭  牡丹亭  时代命题  时代命题 
描述:牡丹亭》以“情”抗“理”这一时代命题 ,是由杜丽娘在剧作的前半部 ,柳梦梅在剧作的后半部前后相续 ,共同承担 ,才贯穿始终 ,最终完成的。对柳梦梅形象这个意义的忽视 ,会使我们失落半部《牡丹亭》。
魂归《牡丹亭
作者:夏红珍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曲家  昆曲  杜丽娘  唱曲  老师  父亲  第二次  张澜  苏昆 
描述:2002年8月4日晚,昆曲社社长金继家来电告知,吴琇老师走了!没有想到,我与道和曲社老曲家吴琇从相识到离别不足60天!6月10日午后,天空中下着零星小雨,我与老曲家汪粲英之女张澜澜一起来到谢衙前
光照临川笔 春分庾岭梅——解读古南安“牡丹亭”的遗迹
作者:周建华 余画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遗迹  遗迹 
描述:汤显祖途经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时,到了一个非常动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后来就写出了千古名剧《牡丹亭》。《牡丹亭》奠定了汤显祖"东方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同时,汤显祖在大余的一段传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