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142)
报纸(646)
学位论文(165)
图书(142)
会议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107)
地方文献 (15)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1(491)
2009(435)
2006(322)
2005(252)
2002(219)
1995(209)
1991(92)
1987(134)
1984(105)
1983(101)
按来源分组
语文教学与研究(71)
中文自修(16)
成才之路(7)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
南风窗(4)
党风通讯(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学习与实践(1)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作者:施华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尝君  宰相  文章  文学  鸡鸣  北宋  史记  论辩  盲目 
描述:多姿有力地驳斥了世俗人称道孟尝君能得的观点”。我认为大谬不然,王安石此文徒表现
我教《读孟尝君传》
作者:肖诗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求异思维    精神文明建设  杞人忧天  实事求是的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  观念挑战  怀疑精神 
描述:我教《读孟尝君传》
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王安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枝  陈后主  金陵怀古  兴亡之感  王安石  宏大气魄  亡国之音  六朝古都  文人词  深刻思想 
描述: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湖南
作者:施华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湖南
吊古伤怀发慨歌--读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钟尚钧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吊古伤怀发慨歌--读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从“兵器的轻重”到“中西的贯通”
作者:王德先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书  王安石  《说唐》  兵器  《荷花淀》  阅读中  想象与联想  亚里斯多德  司马迁  项羽本纪 
描述:从“兵器的轻重”到“中西的贯通”
《古代劝学诗》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劝学  古代  劝导  朱熹  勤奋学习  王安石  颜真卿  扶持  刘禹锡  读书 
描述:~~
“后来居上”种种
作者:陈世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典型范例  钱钟书  用法  唐人  唐诗  陆游  东风  春风  李白 
描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作为谴词炼字的典型范例,已广为人知了。近读《宋诗选注》,方知“绿”字的这种用法,并非王安石所首创。钱钟书先生在选注时指出:“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就出现过,如丘
“漫灭”不“可识”吗?
作者:西塞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王安石  文字  名称  花山  读作  模糊  注释  三期  褒禅山 
描述: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三期《既已“漫灭”何又“可识”?》一文,谓统编语文教材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的注释错了,认为句中的“为”应读作“谓”,“为文”就是“谓文
既已“漫灭”何又“可识”?
作者:向新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花山  模糊  文字  注解  通用教材  褒禅山  名称  直译  高中 
描述:一下: 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磨灭。〔按:不可辨认。〕唯独有文字还可以辨认。退一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