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白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
-
作者:吴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唱词 《牡丹亭》唱词 英译 英译 美的再现 美的再现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
描述:亦可称为曲文),属于诗歌的范畴,极富情趣,是极美的文学语言。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白之教授的《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探讨
-
互文性与翻译:从互文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典故和体裁、规范等方面就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两个译本的特点,揭示互文性理论能够对译者理解原文本、恰当创造目的文本产生积极作用,并填补了从互文性角度对比分析《牡丹亭》两个译本的空白。 本文主要由
-
从悲剧的角度比较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
-
作者:郗慧娟 郭瑞芳 郝宝燕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杜丽娘 牡丹亭 比较研究 柳梦梅 中西方文化 莎士比亚 追求爱情 汤显祖 主题思想
-
描述:人物形象和冲突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
从语境的层次性看《牡丹亭》的两个英译本
-
作者:樊静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境理论 语境理论 对等 对等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传递原文语境下的意义和功能。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对翻译的重要性,并对此作出了理论的阐释和实践的应用。但是应用其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戏剧的翻译还不多见。《牡丹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
-
从悲剧的角度比较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
-
作者:郗慧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跨文化研究 爱情悲剧
-
描述:对悲剧的定义不同。在这篇论文中,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的比较研究,作者将尝试分析中西方文学是如何分别看待悲剧以及是如何通过当时的文化作品来进行体现。许多中西方悲剧的异同之处己被研究
-
汪榕培英译《牡丹亭》之《惊梦》个案浅析
-
作者:刘婷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 《牡丹亭》 《惊梦》 《惊梦》 译者隐身 译者隐身
-
描述:文章主要分析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的第十出《惊梦》,从译者显身的层面,探讨译本的翻译策略,并认为译文中存在的否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文质量。
-
《西厢记》、《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
作者:梁素芳 来源:河南农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描写 爱情描写
-
描述: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我国古典戏剧"双璧"——《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二人虽然都具有为追求爱情而向封建礼教大胆叛逆的精神,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二人的爱情经历、过程以及由此表现出来
-
“90”后追看《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舞台全本昆曲昨晚试水杭州“90”后追看《牡丹亭》□本报记者 南芳 实习生 马黎昨晚,浙江昆剧团在胜利剧院演出了全本《牡丹亭》的上半场。让人意外的是,以往热爱《牡丹亭》的多是中老年“戏迷”,可昨天
-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
-
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接受研究
-
作者:赵雅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闺阁女性 接受
-
描述:性别认同色彩,她们的评点与男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之处。而女性评点本的流传对《牡丹亭》在闺阁中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几位典型的闺阁女性为切入点,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