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角度牡丹亭下场唐诗英译
作者:李娅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是中国著名古典戏曲的传世之作,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不但情节浪漫曲折,且辞典丽雅致。其中以唐诗的形式构成的下场诗,具有典型的
角度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角度分析《牡丹亭
牡丹亭》“下场唐诗”艺术价值微探
作者:何敏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唐诗  下场唐诗  至情  至情  唐诗  唐诗     
描述:牡丹亭》全本共五十五出,有下场唐诗共计54首。早在元代杂剧和南戏中都已经有了下场诗。虽然诗歌与剧情有所关联,但诗歌的更多文学功用并没有得到体现。本文拟以这54首下场唐诗作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
牡丹亭》的“唐诗”及其英译:《牡丹亭》译后感之二
作者:汪榕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全唐诗》  汤显祖    定场诗  英译  柳梦梅  石道姑  中国古典戏剧  出生年代 
描述:牡丹亭》的“唐诗”及其英译:《牡丹亭》译后感之二
牡丹亭》“唐诗”探析
作者:王育红 吕斌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唐诗  唐诗      唐诗  唐诗 
描述:牡丹亭》以“唐诗”形式出现的上、下场诗及剧中诗共70首280句,通过在《全唐诗》中对这些诗句进行检索,比勘《吴吴山三妇评本牡丹亭还魂记》所注诗主的失误等问题,可分析汤显祖多集中晚唐诗的原因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从翻译美学的角度
作者:李怡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英译  翻译美学  审美价值 
描述:提供了合适的视角。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标准“音美,形美,意美”恰巧照应了戏曲对美的要求。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牡丹亭》的语言,并结合许氏译论对许渊冲教授及其儿子许明翻译的《Dream
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
作者:任延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个性化  唱词  英译 
描述:有个性化的唱词。《牡丹亭》的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了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身上,而他们也正是个性特征最为明显的人物形象。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分四章来分析译文中对于各个人物个性化唱词的翻译。第一章写杜丽娘唱词中
略论《牡丹亭》中的唐诗
作者:黄斌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唐诗  唐诗  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  文学功能  文学功能 
描述:在以戏曲为本事的《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唐诗,文章将着力于概括其文体特征及在剧中的文学功能。融入戏曲母题的《牡丹亭》中的唐诗,除秉承了传统句(唐)诗的总体特点外,在文学特征及文学功能上也有新
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牡丹亭下场诗初探
作者:包晓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明清传奇戏曲  明清传奇戏曲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唐诗  唐诗  李商隐  李商隐  传奇作品  传奇作品  文体研究  文体研究  古籍出版  古籍出版 
描述:之一,尤其是下场诗。本文将追根溯源探讨下场诗的来龙去脉,以及《牡丹亭》中下场诗的文学表现功能。下场诗并非在明传奇中首次出现。“宋元戏文如《张协状元》、《琵琶记》等,在每出戏的末尾,一般由在场角色念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