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世间唯有情难死:本《牡丹亭
作者:李保民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  情感  读者阅读  妻子  女性角度  感受  汤显祖  艺术特色  杜丽娘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杰作,一经问世,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剧中的青春少女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至死,最后死而复生的遭遇,曾感动了各阶层无数的民众,为之唏嘘不已。
知识女性的理性精神:也说《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作者:姚品文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性精神  牡丹亭  知识女性  吴吴山  杜丽娘  汤显祖  明清之际  评点本  西厢记  理论研究 
描述:汤显祖研究中不少学人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牡丹亭》的强烈反响,并进行了研究和积极评价,其中突出了《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本)。这是汤学领域新的开拓。《汤显祖研究通讯
高未必和寡 源远还须流长: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
作者:邹红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  青春版  高校巡演  高校巡演 
描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大学生们萌发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作者:房春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诗歌语言  文体选择  牡丹亭  英译本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牡丹亭生路
作者:张跃志  来源:聊城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惆怅。就连我这七尺男儿罢,也不免余香满口,黯然销魂。更无怪乎寄人篱下的林妹妹在听到“如花美眷,似水流
姑苏半月日记()
作者:靳飞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张继  苏州市  苏昆  苏州人  刘铮  最高温度  柳梦梅  酒店  中国京剧 
描述:,张继青、姚继煜夫妇及汪世瑜先生分自南京、北京赶至苏州与玉郎相会。午后张、汪等同观苏昆之《冥判》、
《西厢记》、《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作者:梁素芳  来源:河南农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描写  爱情描写 
描述: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我国古典戏剧"双璧"——《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二人虽然都具有为追求爱情而向封建礼教大胆叛逆的精神,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二人的爱情经历、过程以及由此表现出来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
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接受研究
作者:赵雅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闺阁女性  接受 
描述:性别认同色彩,她们的评点与男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之处。而女性评点本的流传对《牡丹亭》在闺阁中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几位典型的闺阁女性为切入点,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
昆曲《牡丹亭》的审美文化透视
作者:程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  舞台演出史  戏曲美学  当代传承 
描述:世界为参照的现代文化的检视,面临更为严峻的时代挑战。同时,近年来昆曲《牡丹亭》在国内外连续创造演出奇迹,更是在文化界、学术界搅起了一场讨论热潮,引起人们对戏艺术、传统文化现代生存和发展的进一步关注